巨头的云计算前传:躲在正史身后的“跌宕起伏”和“不可理喻”

巨头的云计算前传:躲在正史身后的“跌宕起伏”和“不可理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周蕾
互联网巨头的云计算发展史 , 已被撰写千遍 。
但正史的开场 , 总会被人为修饰 , 精彩有余 , 却只保留了全盘上的合理 , 未展露其局部的不合情之处 。
云的诞生 , 自然也不全是官方语境中的“业务增长 , 倒逼技术升级”而来 。
毕竟决策因人而起 , 而人不可能永远理性 。
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那一刻 , 拍板的那一瞬间 , 需要企业决策者们足够头脑发热 , 带着感性、冲动和不合理 , 签署下这几笔改变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的文字 。
而云计算的前传 , 正是由这份感性背后 , 或是跌宕起伏、或是无心插柳、亦或是不可理喻的故事组成 。
网卡冒烟的淘宝与阿里云
谈云计算历史 , 多半从阿里讲起 。人们所熟知的是 , 2006~2009年之间 , 亚马逊的AWS初长成 , 马云与曾鸣的云计算论道 , 王坚的加盟 , 阿里云登上历史舞台 。
但做云计算这一步棋 , 并不全是阿里的主动为之、提前规划 。
时间回到2006-2008年初 , 立项不久的淘宝商城(天猫前身) , 在公司内部还处于一种“放养模式”——没资源、没人管 , 员工们只觉得本部门不太受待见 , 根本想象不到自己2008年要经历怎样的“地狱模式” 。
其实在2007年 , 淘宝业务便突然开始爆发 , 到了2008年已经是核爆级别的增长 , 旧的IT体系已经被逼到崩溃边缘 。据说当时早上八点到九点半之间 , 时常会出现服务器的处理器使用率 , 飙升到98%的情况 , 离爆棚就差两个百分点 。
这个时间段“浑身是伤”的淘宝 , 让一批顶尖技术人才迅速成长起来 , 例如阿里程序员大牛林昊(毕玄)等人 。
多位同时期的淘宝商城技术元老 , 向雷峰网生动地描绘了当年那些“惨烈”的画面:
“淘宝在当时是颇为先锋的业务形态 , 市面上的技术组件 , 性能和容量都配不上淘宝 。最恐怖的时候是大促 , 流量洪峰一来 , 机房里的机器全体宕掉 , 千兆的网卡‘啪’一下就冒烟 。立马换上一批新网卡 , ‘啪’一下 , 又冒烟阵亡了 。”
为什么当时的淘宝这么“脆”?在旧的架构里 , 一切逻辑和流程都非常简单:业务需求一来就做个系统支撑上线 , 从没考虑过什么架构、平台、冗余 。到了新架构出现 , 平台整体才得以显现 , 后来广为人知的中台概念也才在这一阶段慢慢沉淀下来 。新一代体系直到2013年才真正稳定下来 , 一路“修修补补”沿用至今 。
淘宝是发展最快、问题最多的一个 , 但出问题的不止淘宝一个 , 承担交易结算功能的支付宝、阿里内部的财务系统也连带着一块“遭殃” 。“早期这里头的账 , 就没平过几次” , 一位前淘宝员工回忆道 。
加上当时也处在淘宝技术架构体系2.0向3.0演进的阶段 , 可以说 , 整个阿里的技术层面都巨大承压 , 堪称阿里诞生以来最大的一场技术“生死劫” 。
“每天从睁眼到闭眼 , 就是不停地修改 , 不停地救火 。工作刚梳理清楚头绪 , 情况又变了 , 一切得从头再梳理一遍 。凌晨一两点下班是常态 , 感觉把一辈子的班都加完了 。”该技术元老直言 , 这是他职业生涯最有成就感同时也最痛苦的一段回忆 , 项目做到一半 , 不少同事的情绪已经快要抑郁了 , 感觉像是在过一条摇摇欲坠的桥 , 每天背的货物还越来越重 。
毫不夸张地说 , 这轮“劫数”的出现 , 才是阿里入局云计算的真正开始 。
此后 , 便是轰轰烈烈的阿里“去IOE”进程 , 云计算系统“飞天”雏形诞生 , “云梯计划”聚集团上下之力顺利实现 , 一系列励志故事在阿里云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