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岛”的争议与启示:什么样的创新能打动用户?( 二 )


某种程度上 , 相对来看 , 苹果或许也是从其他安卓厂商的设计中获得了灵感 , 继而放大了这个设计的交互乐趣——包括显示专辑封面、放大Face ID认证图标 , 勿扰模式消息、音乐卡片 , 倒计时等在内的诸多通知等 , 让其喧宾夺主 , 在特定的场景中 , 成为了主角 。
“灵动岛”的争议与启示:什么样的创新能打动用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比来看 , 苹果吸引人之处是它不再是简单的UI变形 , 而是系统级别的交互 。
而这种设计是过去没有见过的——不同于安卓厂商的挖孔美化设计 , 灵动岛将这个区域变成了一个具备伸缩弹性、动态、可变的动效图案 , 它可以搭配不同App支持各种第三方的动效设计 , 形成一种软硬件融合模式 。
静态变成了动态 , 无趣变成了有趣 ,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
“灵动岛”的争议与启示:什么样的创新能打动用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可能是消费一种可感知的、有趣的创新 。
正如很多人看到三星、LG、魅族等安卓厂商们之前的方案之后会感叹: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
ColorOS产品经理朱海舟有谈到 , 苹果相当于把系统里原有的通知体系 , 卡片 , 弹窗控件的公共规范全部刷新重制这个成本并不低 , 而且还要给开发者足够的接口做适配 , 这可不是厂商想学就学的 , 因为安卓这边 , 厂商出的机器打孔刘海屏下折叠屏形状位置都有不同 , 很难用一套规范来完美适配所有机器 。
恰如有人说到 , 牛的不是灵动岛的设计 , 是苹果能让第三方软件开发商适配灵动岛的交互 , 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软硬件交互生态的闭环 。
本质上 , 借用《飞奔的物种》一书的观点来看 , 我们可以将这些厂商的“遮瑕方案”看做是“从原点发散 , 在可控范围内创造有价值的可能” , 这类似于蜜蜂去寻找食物 , 它们并不知道哪一个区域的食物最丰富 , 因此 , 派出侦察兵 , 以扇形向各个方向展开 , 飞往不同距离的地方 。
手机厂商都是以现有的痛点为基准 , 生成不同的选择 , 关键问题在于 , 从原点出发 , 探索的方向不同 , 程度不同 , 距离远近不同 , 给消费者带来的交互体验不同 。
在笔者看来 , 其他厂商的遮瑕设计或许给了苹果启发 , 苹果在此基础上有了更新的进一步的思考 , 在此基础上结合消费者兴趣与交互设计做更深入的探索 , 因此 , 有了灵动岛的设计 。
事实上 , 如果综上众多厂商有做了精心设计 , 并认为该设计是一个独创的亮点设计 , 完全在很早之前就申请专利 , 将其保护起来 , 一旦有其他厂商抄袭 , 都可以通过诉诸法律、对簿公堂来解决 。
但是从目前来看 , 也似乎并没有厂商在该设计层面申请了相关专利 , 并将其列为重点推广方向 。反而是苹果对“灵动岛”的做了非常严密的保密与专利设计 。
比如说 , 苹果为了保密“灵动岛”只能在发布会上揭晓 , 商标的注册地选择在牙买加——原因是牙买加规定注册商标必须采用线下方式 , 且不会开放线上查询库 , 确保不会有人在发布会之前抢先泄密或提前申请专利保护 , 可见苹果对该功能的重视程度 。
罗永浩的点评 , 折射了锤子手机为何会失败
关于灵动岛的设计 , 罗永浩也进行了一番点评 , 他表示 , 灵动岛的功能也是建立在苹果硬件太烂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 倒逼UI设计师不得已憋出来的邪招 , 果粉嗨得莫名其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