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更有“人情味”?专家学者这样说……
本文转自:文汇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触手可及的“智能助手” , 到应用于医疗科技等领域的智能机器人 , 人工智能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生活 。而今天(3日)举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分论坛“有良知的人工智能技术”现场 , 一个“灵魂拷问”引发各方热议:谁来为人工智能“植入”良知?
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人工智能的研发者、制造者、应用者都应该关注这一点 , 人工智能需要配备合理“使用说明书” , 让“指令”有据可依 , 让“良知”贯穿其间 , 推动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友好共存” 。
今年初 , 联影智能颅内出血CT影像辅助分诊软件获批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这款辅助医生进行精准影像决策的人工智能产品 , 可提示疑似颅内出血患者 , 还能量化分析出血区域 。使得医生能更快速精准救治患者 。在联影智能联席CEO周翔看来 , 这就是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合理分工合作”——人工智能是辅助医生、提升医疗的强大工具 。
正是因为人工智能目前没有“自知之明” , 既不能“辨别是非” , 也无法“承担责任” 。“要想人工智能有良知 , 追根溯源应该是人工智能科学家、公司、使用者等要有良知 , 为其注入良知 。”周翔说 。
不仅仅是医疗领域 , 人工智能已融入生活方方面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市欧美同学会长裴钢认为 , 所有的研究者不仅要聚焦人工智能能够“做什么” , 而要关注“应该”与“不应该” 。使得人工智能的发展既便捷生活、造福人类 , 又不会泛滥应用、危害四起 。
如何让人工智能更有“人情味”?在亚马逊AWS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峥看来 , 应当将现实世界涉及的伦理准则以科学语言的方式进行“转译” , 植入人工智能相应的程序与软件中 。
【人工智能如何更有“人情味”?专家学者这样说……】诚然 , 人工智能的良知 , 不单单存在于一件产品、公司或创作者 , 而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发力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俞凯认为 , 未来应当打造“综合性人工智能解决一体化网络” , 从设计到管理、从生产到推出 , 每一环节既能有相应的“行动方案” , 又能配备齐全的法律规约 。
分论坛现场也成立了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人工智能分会 , 未来将有助于营造创新创业生态 , 让多元的交流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 。
- 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百大应用场景发布
- 养老陪护、教育科研……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机器人同台“炫技”
- 做运营如何提高天猫淘宝的自然搜索量
- 星起航跨境电商:苹果产品创意枯竭,跨境企业如何实现多元化发展
- 150亿元项目签约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圆满闭幕
- 詹启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医学模式带来革命性改变
- 当银行柜台越来越少数字化如何“镀”金融?
- 隐私计算、密态化……专家:可信AI是人工智能规模化的前提
- 元宇宙在港航领域已有较好应用,应发展辩证看待人工智能治理
- 天目新闻对话小微企业“赶海人”:疫情之下如何保持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