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感受这些旗舰动物 就是感受一片众神之地( 四 )


觉悟
若抛开人类而去讲述“旗舰动物” , 则无从谈起
等待 , 是纪录片拍摄中的常态 。在拍摄东北虎时 , 以拍摄团队掌握的技术 , 无法完成野外的蹲守拍摄 , 最后只能大量依靠红外触发相机捕捉到内容 。但是在查看积累了两年的相机素材后 , 曾海若发现 , 东北虎的内容还是难以完成连贯故事 。
所以 , “东北虎”一集是最后才完成制作的 , 直到送播之前还在修改 。“最后 , 我们有幸得到国内东北虎研究权威专家冯利民的认可 , 他将十几年的研究成果交给我们 , 那里有全世界跟踪时间最长的一只东北虎雌虎的全部影像 , 因此冯老师也成为我们第四集的特邀导演 。”
同样 , 在拍摄野牦牛期间 , 等待也是家常便饭 。在这三年的拍摄中 , 让曾海若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野牦牛“昆仑”的出现 。
“因为各地野牦牛的情况差异很大 , 单一故事的拍摄会陷入困境 , 我们决定用一种图景式的结构来讲野牦牛 , 西藏的牧民把牦牛看得很珍贵 , 所以拍摄会遇到无法预判的阻力 。我们等待了二十多天 , 有些拍不下去了 。此前还因为藏区环境、人物等各种原因劝退了一个又一个分集导演 。就在准备放弃的时候 , 我们就想再拍最后一天 , 于是 , 野牦牛‘昆仑’来了 。”曾海若回忆道 , 他清楚记得自己看到“昆仑”的感觉 , “我们感受到了不远处 , 徘徊着一股力量 。别的牦牛会远远的就躲着我们 , 但是‘昆仑’会离得比较近 , 这种意外的美妙让我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们就继续拍摄 , 它的出现基本上给所有人打了一针鸡血 。之后 , 我们还拍了‘断角’和‘小野牦牛’以及‘面具’的故事 。”
纵观四集的内容 , 《众神之地》并没有单单讲述动物 , 而是常常出现人类与这些“旗舰动物”的往来互动的故事 。比如 , 野牦牛在寒冷的冬天躲避狼群围猎 , 却落下了刚出生的小牛 , 然后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救助了它 。逐渐成长之后 , 它还与工作人员一起晨练跑步 , 乖乖等待它的早餐牛奶 , 常与工作人员打打闹闹 。又或是那群亚洲象中的“老三”曾因和“老大”决斗失败而情绪失控 , 被送去了救助中心 , 护林员赵平时常会带着香蕉去看望被关起来的“老三” , 只是不知“老三”是否还记得他……观众同样被这样的剧情所感动 , 弹幕里满是感慨:“这是众神之刀 , 又虐我 , 看哭了!”“被一头牛帅到了 。”“希望我们可以好好保护它们……”
谈及这一设定 , 曾海若认为尽管《众神之地》的拍摄主体是动物 , 但更多讲的是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没有打算拍一个纯动物片 , 其实动物是人跟自然之间的一个桥梁 。人生活在自然中 , 却没有办法和自然产生什么交互 。所以 , 自然是一个看起来很宏大的概念 。我们只有把它具体到一个动物的时候 , 它就可以变成故事 。比如 , 我们没办法和一座山直接产生故事 , 但是可以和山中的老虎有关联 。”
【去感受这些旗舰动物 就是感受一片众神之地】“旗舰动物”代表着它们已然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 , 但当它们站得越高 , 其实说明它们是更脆弱的物种 。曾海若进一步解释道:“如果生态金字塔底端发生问题 , 那么被波及的就是这些‘旗舰动物’ 。《众神之地》中的四种动物在当下都多多少少面临着一种生存的困境 , 这很大程度上都与人类的行为有关 。不过 , 如果我们仅仅介绍它们的历史、生活和习性 , 我会觉得不满足 。因为它们早已被人类的行为深深地影响 , 并作出了极大的改变 。若抛开人类去讲述它们 , 则无从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