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创新”看济宁·短评丨以科技体制改革凝聚创新力量

本文转自:海报新闻
“十大创新”看济宁·短评丨以科技体制改革凝聚创新力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 孟一
科技创新是全领域创新的核心 。济宁作为曾经的煤炭资源型城市 , 想从科研基础薄弱、科技人才匮乏的不利局面中突破科技创新 , 就要从科技体制机制层面入手 。
在济宁市兖州区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不仅有尖端制造技术 , 更有来自政府部门为提升企业和产业科研能力所推出的系列改革举措 。
“探索与大院大所深度合作的新模式”改革 , 依托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 动态更新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成果分布 , 企业成功牵手华中科技大学 , 共建华数蒂德智造研究中心 , 并对接德国罗特勒等国际行业巨头 , 高效延伸了产业链、创新链;推行“‘1+N’协同创新体系”改革 , 围绕高端装备等主导产业 , 建立创新联盟+创新创业共同体+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高端创新人才团队的“5个1”协同创新体系 , 企业不仅把科研机构设在了德国、日本 , 一线技术工人也实现了全员赴欧轮训……得益于多项科创体制改革措施 , 蒂德精机从过去的“孤军奋战”变成了现在联合上下游企业抱团出击 , 数控机床全产业链逐渐完善 。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 , 改革则是点燃新引擎的点火系 。一系列科技体制方面的探索 , 让济宁的科技创新道路越走越宽 。
合作模式更灵活 , 拓宽了引才引智渠道 。上海交大、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33家中字头、国字号大院大所先后在济宁设立实体科创载体 。
科研成果转化更高效 , 点燃了创新创业热情 。今年上半年 , 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备案金额达到8.66亿元 , 16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 。
【“十大创新”看济宁·短评丨以科技体制改革凝聚创新力量】科研服务更便捷 , 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以前申请项目、报销经费、购买仪器设备等 , 要填不少表、盖不少章 , 现在只需要登录单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 输入相关信息提交即可……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 济宁正在奋力探索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文化强、民生强的全领域创新发展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