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看懂问天实验舱的“科学手套箱”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陈曦?通讯员 乔仁铭
随着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入问天实验舱 。接下来 , 航天员们将依托问天实验舱完成多项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 。
采访人员7月27日从南开大学获悉 , 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赵新教授研究团队的孙明竹、秦岩丁两位老师参与了问天实验舱“科学手套箱”中微操作手臂、微操作末端工具的研制及细胞操作软件的开发 。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 , 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 。问天实验舱由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组成 , 主要用于支持航天员驻留、出舱活动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 同时可作为天和核心舱的备份 , 对空间站进行管理 。
此次问天实验舱任务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为主 , 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试验等4个领域方向规划部署了10个研究主题 , 研究多种空间环境要素下的基本科学规律、机理 , 关注生命生长发育和人的健康 , 探索人类长期太空生存所面临的一系列科学问题 , 积极推进空间科学向应用转移(比如创新的癌症、糖尿病特效药物) , 进一步提升我国空间科学整体水平 。
值得注意的是 , 问天实验舱中部署的“科学手套箱”具备细胞级精细操作能力 , 可支持各类科学实验样品的隔离密闭和精细操作 。“此次南开大学参研面向细胞操作的机器人系统 , 助力问天实验舱生命科学研究 。”孙明竹介绍说 , “‘科学手套箱’配置了灵巧机械臂 , 与微操作手臂配合可进行显微细胞操作 。其中 , 微操作手臂的显微操作精度不超过5微米 , 可完成多种微米级细胞操作 , 协助航天员在轨实现精细操作等的科学实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图看懂问天实验舱的“科学手套箱”】图解“科学手套箱”
据了解 , 南开大学微操作机器人研究最早可以溯源到1992年 , 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卢桂章先生带领团队开创了面向生物医学工程的微操作机器人系统的研究 , 并于2002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此次南开大学参研面向细胞操作的机器人系统助力问天实验舱生命科学研究 , 是学校发挥高校力量 , 助力国家航天事业的重要体现 。
- “耕渔太空”,构建火箭“血管”……嘉定力量助力“问天”之旅
- 记航天八院800所问天太阳电池翼伸展机构静力试验团队
- 一张图看懂小米10s手机的优势
- “问天”飞天 中国空间站将如何“升级”?
- 焦点访谈丨“问天”升空探苍穹
- 小小“引线”助力问天实验舱冲破云霄
- 航天员一日三餐吃什么?航天微波炉随“问天”到太空
- “问天”中的重庆力量
- “问天”发射背后的“郑州力量”
- 灵感来自于滚铁环!重庆大学助力问天实验舱24小时追踪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