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轮子一个圈”背后的科普力量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报采访人员李腾飞 曹子云 王璠 报道】透明玻璃箱体中 , 一只巨大的轮子慢慢转动 , 一个高度大于轮子直径的长方形铁圈从轮子左右反复“穿过” 。看到这样的奇景 , 很多人误认为轮子后面空无一物 , 是依靠磁悬浮这类高科技手段才得以保持位置并且旋转的 。但实际上 , “穿过”只是假象 , 这个名叫“科技魔轮”展品借鉴了精密机床“五轴四联动”的设计技术 。
让科技走向科普 , 并不是改变一个字这么简单 , 需要大量有创意的展品做支撑;让科普走向大众 , 更需要不断开发有效的传播渠道做资源衔接 。在这种探索中 , 民营企业已逐渐成为一股加油助推的关键力量 。
“一个轮子一个圈”背后的科普力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朋友在北京科学中心体验“科技魔轮”、“科技魔链”等科普展品 。(受访企业供图/《中国新闻》报 发)
408座科技馆背后 优秀的展品仍缺乏
“表面上看 , 一个轮子+一个铁圈 , 非常简单 , 但别小看这么一个装置 , 它是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人民币 , 历经4年时间才研发成功 。”“科技魔轮”的发明者、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袁国术对《中国新闻》报表示 。
从业近20年来 , 袁国术曾带领团队参与中国科技馆老馆及新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科学中心、毕节科技馆、佛山科学馆等多个科技场馆的建设 , 由其研发的“科技魔轮”“科技魔链”“音乐小球矩阵”“赛未来商用教育游戏机器人”等科普装置成为很多科技馆的主力展品 。
中国科协最新数据显示 , 从2012年到2022年 , 实体科技馆从118座增长到目前的408座 。此外 , 各类流动科技馆累计巡展4944站 , 科普大篷车行程里程超过5000万公里 , 农村中学科技馆累计建了1112所 。
各类科技场馆蓬勃建设为国民提供了良好的科普平台 , 好的场馆也要有好的内容做支撑 。在袁国术看来 , 优秀的科技馆展品几乎都是科学性、参与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和平衡 , 并能接受观众和时间的检验 。
在中国科技馆“气象之旅”展区 , 曾有一件展示大气环流与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的展品令袁国术印象深刻 。
据悉 , 这件展品被设计成内层固定而外层可以转动的双层球体 。在两层球体之间 , 装有一种特殊配方的黏稠的半透明液体 。
当观众转动外层球体的时候 , 这种半透明液体可以像云层一样运动 , 让观众“亲眼看到”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 。
“但是 , 这种设计精巧的展品 , 在全国各地的科技馆当中并不多见 。”袁国术介绍 , 除了中国科技馆等少数大型科技馆具有较高的研发能力 , 其他中小型科技馆都达不到这种水平 。
“一个轮子一个圈”背后的科普力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技术馆运用赛未来商用教育游戏机器人打造的“指手画脚”展区 。(受访企业供图/《中国新闻》报 发)
商场、机场、火车站都能成为“科技馆”
《中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报告》显示 , 我国省级以上科技馆基本设置了展览展品研发部门 , 地级市及县级科技馆除极个别外 , 基本未设置展览展品设计研发部门 。“这也是基层科技馆出现‘众馆一面’局面的原因之一 。”袁国术说 。
解决科技馆研发能力不平衡的问题 , 需要科普民营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把科普展品做成科普产品 , 这就是我们最需要做的事 。”袁国术认为 , 推动科技馆、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研发 , 有效结合资金技术和专业知识 , 做好科普产品创新开发 , 是一条可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