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学福: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无尽的科研事业(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鲜学福: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无尽的科研事业(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鲜学福:将有限的时间用于无尽的科研事业(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04年 , 鲜学福院士在办公 。
申 勇摄
人物名片
鲜学福:中国工程院院士 , 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 , 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他是我国著名矿山安全技术专家、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 , 攻克了近距离开采保护层抽放瓦斯的世界性难题 , 使我国最早实践了近距离煤层保护层开发及瓦斯抽放技术 。他在国际上首次完整地建立煤层瓦斯渗流理论 , 为煤层开采时瓦斯运移、富集、涌出的预测及抽放技术的改进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创新提出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采的路径 , 指导实施世界首次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现场试验 , 使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地位 。
93岁的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鲜学福 , 是我国煤层瓦斯(煤层气)基础研究的开拓者、矿山安全技术领域专家 。
“国家的支持 , 深感无以为报 , 唯有用功读书”
见到鲜学福前 , 采访人员给他发过三页纸的采访提纲 。等到见面收到这份提纲时 , 纸张的正面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回答;而背面 , 则是密密麻麻、反复推导演算的数学公式 。“习惯了 , 顺手拿来手边的纸 , 就想写写数学公式 。”鲜学福说 , 直到今天 , 他最大的爱好依然是翻看数学书籍 , 求解数学公式……
深爱数学 , 但为什么选择献身煤矿事业?原来 , 新中国成立之初 , 国家工业化需要能源支撑 , 急需采煤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 。“那时候只有一个信念 , 国家需要什么 , 我就做什么 。”1950年 , 鲜学福决定放弃心爱的数学专业 , 重新报考大学 。最后 , 他被北京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系录取 。
当时 , 我国的采矿科学事业几近空白 , 采矿手册和教材大多是外文书籍 。为此 , 鲜学福学习多种外语 , 阅读学习了大量书籍 , 并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
但对鲜学福而言 , 国家的支持是让他坚定前行的最大动力 。鲜学福回忆:“那时候 , 为了鼓励我们做科研 , 国家每个月给每个学生5元钱补贴 。国家的支持 , 深感无以为报 , 唯有用功读书!”
在河北井陉煤矿做毕业论文的那10个月 , 鲜学福至今记忆犹新:每天从地上到地下的运输车只有往返两趟 , 鲜学福每次在地下要待足8个小时 , 食物只有两个大馒头 , 头顶的探照灯只能照亮周围小小一圈 , 其余都是黑暗……在这样的环境里 , 鲜学福完成了矿井方案设计的全部内容 , 并且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 。
1956年 , 鲜学福以优等毕业生的身份 , 从北京矿业学院研究生班毕业 , 后被分配到重庆大学采矿工程系工作 , 开启了他一生的科研事业 。
如今 , 常有人邀请鲜学福出席科研论坛 , 但与矿业无关的 , 他一概谢绝;与本专业无关的话题 , 他总以谦逊的态度讨教求解;如果要做学术报告 , 涉及的相关数据会反复核实 , 同一报告不会讲两遍;许多人邀请他创建院士站 , 他谦辞不受 , 始终只有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纯粹地做一件事 , 就是最大的快乐”
多年前的一个春节 , 在鲜学福的倡议下 , 全家五口围坐客厅 , 每人捧一本书阅读 , 那是女儿鲜晓东难得的与父亲相处的闲暇时光……
“父亲的心思都扑在教育与科研事业上 。”鲜晓东回忆道:他总是早早离开家门 , 7点15分就到学校工作 , 休息日也喜欢待在书房里 , 从清晨坐到夜幕降临 , 几十年来 , 日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