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他们,用青春助力火箭腾飞

本文转自:中国网
2022年4月15日20时00分 ,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 成功将中星6D卫星发射升空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5次飞行 。在这发任务中 , 有这么几个24岁的航天“通信人” , 他们坚定航天报国志向 , 坚定航天强国信念 , 继承发射场前辈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艰苦奋斗精神 , 常年工作在偏僻艰苦的大山深处 , 穿行在山水沟壑之间 , 风沙、溪流、山坡、草木、石头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 他们用信念搭建通信桥梁 , 用青春守护通信链路 , 用火箭的一次次完美腾飞描绘自己的五彩青春 。
闫俊丞:全力守护通信中心心脏
1998年出生的闫俊丞已经成长为西昌发射场通信中心电源岗位的骨干人才 。2年前 , 刚从大学毕业的闫俊丞带着对航天事业的无限向往 , 来到西昌发射场场区通信中心 , 并在这里扎下了根 。他毅然承担起在外人看来枯燥无味的电源岗位 , 奋斗在航天发射幕后的幕后 。如果把发射场的通信中心比作一个人 , 那么电力就是支撑这个人体的心脏 , 闫俊丞就是通信心脏的守护者 。
虽然来到发射场工作时间并不算长 , 但是闫俊丞已保障近20次卫星发射任务 , 处理差错风险10余项 , 在历次的航天发射中 , 没有一次因为电力供应问题导致通信设备运行出现问题 。
为保证给通信设备提供安全、稳定、可靠、不间断的电能 , 闫俊丞可是下了苦功夫 。在大学期间 , 他学习的专业是工程造价 , 为了弄懂通信电源的原理 , 尽快精通本职岗位 , 闫俊丞从最基础的电路知识入手 , 一有空就跑图书室 。有时为了弄懂工作原理 , 搞清故障来源 , 他干脆把电力设备的原理图在白纸上按照线路走向一遍一遍摹写出来 , 然后再仔细对照研究 , 找出问题关键 。
凭着一股韧劲 , 两年来 , 闫俊丞“啃”完了5本电源专业知识书籍 , 记满了整整两大本笔记 , 从一个“小白”成长为业务全面的主操作手 , 场区通信中心的所有电源线路走向和具体位置他都熟记于心 。
24岁的他们,用青春助力火箭腾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闫俊丞在开启油机
场区如期而至的雨季 , 成了闫俊丞最担心的时段 。西昌发射场位于峡谷之中 , 特殊的地形地貌导致雨季雷暴天气频繁 。每当山雨欲来 , 闫俊丞就要同岗位人员一起跑前跑后 , 查线路、测地阻、看设备、修电器……忙得不可开交 。那半夜突如其来的雷声 , 成了闫俊丞的警报信号 , 他总是第一个跑到机房 , 检查设备接地情况 , 检查设备线电路状态 , 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闫俊丞告诉采访人员:“自己耽误一分钟 , 有可能给设备造成损坏不说 , 如果影响了航天发射任务的正常开展 , 那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就是不可估量的 。”
24岁的他们,用青春助力火箭腾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闫俊丞在检查配电柜
临近模拟发射 , 发电机的轰鸣声回响在山谷之中 , 电源机房内 , 闫俊丞仍然守护在通信枢纽的“心脏”旁 , 他仔细记录下每一个调度口令 , 认真检测着设备数据 , 持续为场区通信中心提供着不竭电力 。
牛磊:脚步丈量千里通信线缆
精壮的身体 , 黝黑的面庞 , 腼腆而干练 。作为一名线路维护员 , 牛磊始终走在巡查线路的路上 。同样是1998年出生的牛磊 , 18岁就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场通信中心工作 , 他从事的主要工作是航天发射通信线路的敷设和维护 , 巡线、铺缆、抢修 , 不停歇的忙碌奔走是他生活的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