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的他们,用青春助力火箭腾飞( 二 )


西昌发射场位于大凉山深处 , 发射中心的主干线路近半数藏在大山深处 ,每次巡线要跨越5座山、11条河、30个村庄、40条道路 , 路上既有急流险滩 , 也有田坝沟坎 , 汽车开不进的路段 , 只能靠线路维护员来步巡 。在铺设新线缆时 , 上千斤重的缆盘、几百斤的发电机 , 车到不了的地方就得靠手抬肩扛运过去 。
在一次施工作业中 , 顶着川西高原的酷暑 , 牛磊和同事们为发射中心机关铺设一条通信线路 。当施工进行到一半 , 线缆需要穿过几个线缆井 , 打开井盖 , 一股热气夹杂着发霉的味道直冲上来 , 井底更是阴暗潮湿 , 在正午时分 , 还需要用强光手电照射才能看清井下情况 , 井下积水足足有50厘米深 , 滋生了大量蚊虫 。牛磊二话没说 , 带头爬到潮湿闷热的井下 , 用手在管道里摸索 , 引导线缆穿过井底 , 当线缆顺利穿过井底 , 大伙儿把他从人井拉来时 , 他的鞋子到膝盖全是污水 , 脸上手上更是被蚊子咬出了数不清的大包 。
24岁的他们,用青春助力火箭腾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牛磊在进行专业训练
常年的野外作业使牛磊锻炼了结实的体魄 。“中心的信息通信传输线路很多是几十年间靠前辈们手拉肩扛铺设的 , 随着近年来中心通信设施的日趋完善 , 通信线路覆盖面积越来越广 , 总长超过1000余公里 , 我们的维护工作愈加繁重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我的工作 , 那就是‘走’ 。”牛磊这样对采访人员说 。参加工作近6年 , 牛磊把梦想和青春融入了发射中心通信系统的建设 , 每次发射任务前和任务中牛磊和同事们都要把线路巡查一遍、把隐患清理一遍 , 仅去年一年 , 他的累计行程就达到2000多公里 , 解决排除了通信线路故障20余起 , 手脚上与年龄不符的老茧成了他最光荣的勋章 。
发射中心的通信线缆大部分是靠线杆架空的 , 线缆离地面最高有40多米 , 两处线杆跨度最长的有100多米 。在架空线路的施工抢修中 , 牛磊又化作了走钢丝的“蜘蛛人” , 如杂技演员般爬线杆、坐滑车、补挂钩、做标识 , 在二三十米的高空中 , 仅仅通过滑车到达线缆指定部位 , 在常人看来就为之目眩 , 更别说还要带上接续设备 , 在上面将受损线缆接好、通过检查测试 。
24岁的他们,用青春助力火箭腾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牛磊在研读专业书籍
参加工作第6年 , 牛磊已经成长为线缆维护岗位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 参加了几十次航天发射任务 , 但由于在每次发射时都要进行线路巡护 , 他还没亲眼见过一次火箭发射 。每当火箭腾空而起时 , 他都在巡线路上用对火箭的深深凝视 , 表达对祖国航天的赤诚热爱 。
黄子聪:驾驶配线两岗精通
“您追查的号码已找到 , 号码是……” 话筒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 西昌发射场配线机房 , 黄子聪正在进行电话调整 , 上千根蓝白跳线横平竖直的穿梭在配线架之间 。这个同样是1998年出生的小伙子 , 正专心的操弄着手中的卡线刀 , 动作丝毫不敢怠慢 , 卡线刀发出“哒哒”两声 , 跳线精确完成 。
西昌发射场通信中心配线岗位承担了场区电话交换业务 , 跳线纵横的配线架 , 就是连接电话业务的重要传输枢纽 。这里的操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 接错任何一根跳线 , 都会直接影响远端电话业务 。想要在万千线路中准确找到需要调整一路线 , 又要使其整齐有序 , 可真要拿出“绣花功夫”和“匠心精神” 。然而谁能想到 , 岗位操作手黄子聪 , 竟是由一名驾驶员“半路出家”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