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市场主体|从航空航天“出圈”到高端消费电子——一家西部铝企这样“挑战不可能”

本文转自:广西卫视
铝合金铸锭想做多大就能做多大?对力学均匀性有着苛刻要求的航天用材告诉你 , 答案是难上加难 。
在广西投资集团所属的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熔铸车间入口处 , 立着一根曾是世界最大直径的铝合金圆锭 , 它的“腰围”直径是1320毫米 。
虽然位于祖国大西南 , 南南铝加工却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3C电子用材领域屡次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 取得重要突破 。这是如何做到的?
【走进市场主体|从航空航天“出圈”到高端消费电子——一家西部铝企这样“挑战不可能”】屡次攻克关键材料技术难题
站在曾登顶世界最大直径铝合金圆锭前 , 采访人员问道:“再做大一些很难吗?”
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航空航天材料研究所副主任姚祥说:“航空航天铝材用铸锭的技术难度特点是越大越难 , 铸造开裂是超大规格硬铝合金铸锭的通病 , 有一点瑕疵就无法满足航空用材需要 。”
航天用铝合金超宽幅板材、航空用高强高韧耐蚀铝合金极厚板、航空用铝合金薄板、高速动车组车体用型材……近年来 , 南南铝加工陆续研发一批核心材料 , 成为国内多个行业细分领域关键装备产业化唯一保障企业 , 在部分关键铝合金材料上改变了我国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 。
在机器的轰鸣声中 , 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张江斌带着采访人员继续往前走 , 在一条正在作业的生产线前 , 采访人员接连发问:“那些关键铝合金材料是这些设备生产的吗?”“设备是国产的吗?”
张江斌说:“这些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 一度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外国技术人员维修 , 还要向对方提供一些关键数据 。”
“现在情况发生了巨大改变 , 这些年我们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和多家制造企业 , 攻克了多个首台套设备 , 在关键设备上逐步实现自主可控 。”张江斌说 。
走进市场主体|从航空航天“出圈”到高端消费电子——一家西部铝企这样“挑战不可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为南南铝加工热轧制造中心内的国产首台套辊底炉 。(受访者供图)
顺着张江斌手指的方向望去 , 一台3米多宽、100多米长的大型设备映入眼帘 。这是中国首台套辊底炉 , 2020年建成投产 , 从此打破了我国高端铝合金生产关键装备技术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
公司总工程师余凤智告诉采访人员 , 该装备集成国内85家企业制造技术 , 解决了厚板的热处理装备技术难题 , “但与国外相比 , 国产设备要实现最厚和最薄航空航天材料制造两个极致 , 我们还在路上” 。
从“小众”出圈走向“大众”
南南铝加工党委书记、董事长韦强说 , 高端铝材主要用于火箭、飞机制造等领域 。但航空航天用铝毕竟数量少 , 企业要进入中国乃至世界高端电子产品、汽车企业的供应链 。疫情扰乱了全球供应链 , 但危中有机 。
韦强告诉采访人员 , 一家全球3C泛半导体行业头部企业的高端产品多在中国组装 , 但是其所用高端铝材 , 原由某发达国家企业提供 , 疫情导致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 这家企业向南南铝加工抛来橄榄枝 。
“疫情发生前 , 我们和这家企业已有接触 , 但是成为对方的全球首选伙伴还是在疫情发生后的2020年 。”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刘戈说 。
同年 , 南南铝加工成为国内一家造车新势力企业的汽车外板制造商 。当这家企业提出“肉眼看不出的划痕也是问题”的品质要求时 , 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汽车材料研究所所长黄程毅感到了巨大压力 。
因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外板技术难度较大 , 过去中国企业多依赖进口 , 面对客户的高标准要求 , 有的技术人员表现出疑虑 , 但韦强更看重这背后巨大的市场机遇 , “客户有需要 , 我们就要尽力满足 , 要敢于挑战全球最高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