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上的高刷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要说这两年什么技术让你觉得但用难回 , 大多人肯定第一会想到的是高刷 , 手机屏幕的高刷让我们使用体验更加流畅和心情愉悦 。我们也恨不得希望身边的设备都能拥有高刷的特性 , 延续连贯清晰的视觉体验 。如今没有高清高刷的“古董” , 已经很难满足我们越来越苛刻的选购需求 。像电视这类耐消品 , 更换周期长 , 并且支持高规格的播放格式 , 可以获得更优质的观影体验 , 因此诸如4K120Hz等高规格电视参数 , 已经成为了新品电视必然提及的功能 , 是电视可以战未来的根本 。
电视上的高刷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有没有想过 , 你最期待最愿意加钱获得的120Hz电视高刷体验 , 也有可能成为你反向升级的智商税 。
一键开启120Hz , 简直爽麻了?
在各款电视上都有非常吸人眼球的功能介绍 , 什么“一键开启疾速刷新”、“双重120Hz倍增技术”、“赛道模式”、观影变速器”、“光速刷新模式”等等 , 这些宣传语刺激着我们选购这款电视的欲望 , 但是在这个120Hz高刷技术的右上角 , 也可能珍藏着一个小小的“*”号 , 而“*”号里面密麻袖珍的注释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 , 又特别应该去甄别的信息 。
那么这个120Hz的“*” , 到底隐藏了什么呢?
电视上的高刷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统计了低中高端电视中 , 对于高刷技术带有特别注释的产品 , “*”号往往是这样的:
①120Hz高刷基于XXXX高动态刷新技术实现;
②120Hz光速刷新模式后续系统升级可实现;
电视上的高刷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把这些注释翻译成人话 , 那就是:我们电视的高刷是基于系统软件的高刷算法技术来实现的 。没看懂的话 , 那我们翻译再直白一些:我们的电视硬件并不支持高刷 , 或达不到宣传高刷频率 , 只能采用软件算法来实现了 。
要是通过算法能媲美硬件级高刷 , 给我们节省开支之余还能有更好的观影体验想必对大家都是好事 。但是依照目前的高刷技术来说 , 它是以牺牲画质为前提来实现的 。
高刷算法为何会损害画质
4K60Hz指的是在3840×2160(后称为4K*2K)的分辨率屏幕上 , 每秒钟每颗像素都有60次的刷新 。要实现在原有的芯片算力和硬件参数不变的情况下 , 将每颗像素在一秒内刷新120次 , 唯一能做的 , 只有减少渲染像素的数量 。这种情节就像小时候练习抄写 , 为了快点将作业完成 , 我们会拿着两支笔抄写 , 时间就能减少一半 。电视工程师兴许就是受到小时候的启发 , 而将这种特技运用到电视上面 。
目前的高刷的“抄写”算法也有两种门派 , 一种叫做DLG , 另外一种叫做HSR 。
DLG技术就是将纵向像素渲染精度缩减 , 只渲染1、3、5、7、9这样的奇数行(或偶数行) , 然后再将技术行的数据复制到2、4、6、8、10的偶数行进行显示 。这时纵向需要刷新的数量减少了一半 , 因此刷新时间就比原本缩减了一半 , 所以在4K*1K的分辨率下 , 刷新率就能提升到120Hz 。
电视上的高刷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过纵向画质下 , 每两行像素一致 , 也会导致纵向分辨率下降 , 画面锯齿感增加锯齿增加 , 实际的4K画质也降低成为了2K画质 。就像在抄写的时候 , 拿着2支笔抄出来的字迹肯定没有握着单笔的那么干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