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生活怎样,先拿起爱的号码牌

本文转自:文汇报
不论生活怎样,先拿起爱的号码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炼”爱》这部“大龄女青年”相亲纪实 , 瞄准严肃的话题 , 落点却温和轻盈 。图为该片剧照王雅妮
观点提要
《“炼”爱》这部“大龄女青年”相亲纪实 , 瞄准严肃的话题 , 落点却温和轻盈 。该片呈现了不同的价值光谱 , 展示女性对爱情和生活的态度 , 启发人们的共鸣和理解 。其中呈现的对未知抱有的积极乐观态度 , 是该片珍贵的价值落点 , 也是当下时代人们迫切需要的 。
在现代社会 , 两性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 由社会文化变迁而起 , 是现代人自我身份的一部分 。人们对伴侣的需求、自我价值感都与过去有所不同 , 爱情的样貌和定义也变得多元 。国产纪录片《“炼”爱》去年在上影节首映后 , 近日正式上映 。该片是对大龄单身青年情感生活的捕捉 , 也是中国社会婚恋价值观变迁的映照 。
大龄单身青年婚恋状况面面观
会员制婚恋网站、明码标价的相亲角、农村一万元一次的说媒、鱼龙混杂的交友App……婚恋市场愈发奇观化和商品化 。在这个修罗场 , 爱情的浓度被稀释了多少?
《“炼”爱》这部“大龄女青年”相亲纪实 , 瞄准严肃的话题 , 落点却温和轻盈 。通过五位成长背景迥异的单身女性的情感生活 , 聚焦社会关注的优秀女性结婚难、网络交友、生育等问题 , 呼应着当下中国社会的“单身潮”现象 。矛盾、焦虑、希望、迷茫等复杂情绪在片中一一展现 。
有人向往婚姻 , 有人追求自由 , 影片呈现不同的价值光谱 , 肯定每个人存在的价值 。
对外企高管谈婧来说 , “事业比爱情重要” , 她在小说中写了一只长成刺猬的兔子 , 象征在职场打拼的自己;红梅是出身农村的名校毕业生 , 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关于婚姻爱情的箴言警句 , 她积极参加相亲活动 , 也在理想与现实中纠结;单亲妈妈李桃曾是演员 , 现在做直播带货 , 工作时她能言善道 , 但对女儿提出的“爸爸在哪儿”的追问 , 却不知如何回答 。
《“炼”爱》展示出当代女性的尴尬状态:她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的女性都拥有更多自主权 , 但仍然受到社会思想意识的左右 。北京女孩嘉琪向往童话般的爱情 , 她没有因年龄而降低择偶标准 , 但朋友直言不讳地说 , 她35岁的年龄会让男方顾虑生育问题 。面对形式多样的相亲局 , 嘉琪越来越疲惫 。文艺青年月儿向往独立与自由 , 但内心其实很传统 , 经历失恋后 , 她开始在交友App寻找伴侣 。
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 , 使很多传统观念来不及反应 , 形成思想观念间的断层 。“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必须要结婚生子” , 以此为圭臬的品评 , 在当今中国社会依然存在 。2019年 , 两位以色列导演拍摄了纪录片《剩女》(Leftover Women) 。主人公邱华梅和姐姐们的争论依然刺耳:“不结婚判刑是吗?”“不结婚可不就得判刑 , 不结婚 , 再幸福也不叫幸福 。”
在不少人的观念中 , 属于一个优质的男人 , 似乎成为评判一个女人成功的唯一标准 。从《剩女》中可以看出 , 很多女性自身条件不错 , 但她们的单身 , 除了自己主动“剩下” , 还有来自家庭的原因 。电台主播徐敏是北京姑娘 , 母亲不同意她找外地人 。她直言母亲“太挑剔” , 质疑这种过度干涉 , 但母亲并不觉得自己有错 。争执未果 , 徐敏独自在餐桌前流泪 。虽然年轻人选择伴侣的范围扩大 , 但父母一辈或多或少还遵循着前现代时期的阶层身份、社会声誉等标准 , 这无疑形成不同观念的撕扯 , 增加了婚恋过程的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