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广告“塌了”,豆瓣靠的是什么?( 二 )


豆瓣犯了什么“病”?
豆瓣的另一大“重症” , 即是撕裂的内容生态 。
在一部分用户心里 , 它是白月光 。
阿桃自诩资深豆瓣玩家 , 她认为豆瓣是“精神角落”一般的存在 , 没有厚重的滤镜、没有现编的故事 , 大家各自分享生活 , 是目前为数不多能保持真实的网络平台 。
她喜欢在豆瓣上逛各位新奇的兴趣小组 , 比如在“吹牛逼不用担心被嘲讽”小组里一边羡慕别人一边感受同辈压力 , 转身在“同辈压力研究中心”小组里寻找共鸣 , 今年情人节 , 她逛了一天“豆瓣劝分小组” , 360度无死角围观爱情中的痴男怨女、渣男渣女们 , 为自己的实践经验为0的爱情知识添砖加瓦 。
豆瓣广告“塌了”,豆瓣靠的是什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家具装修到旅游攻略 , 亦或者是一些小众爱好 , 阿桃关注了近200个小组 , 话题五花八门 , 但甭管多冷门 , 都能找到兴趣相投的人 。
小众、独特 , 这是豆瓣早期的标签 , 也是阿桃喜欢豆瓣的原因 。但她不知道的是 , 正是由于这份“特立独行” , 让看似阳光的豆瓣小组出现了阴影 。
这部分 , 成了豆瓣里的“饭米粒“ 。
一个典型的案例 , 就是豆瓣鹅组 。
2018年 , 原“八卦来了”小组被查封关停 , 小组成员集体转移到“豆瓣鹅组” 。鹅组内主要的讨论话题也基本围绕娱乐圈的八卦绯闻展开 , 而随着国内饭圈文化的逐渐普及 , 鹅组渐渐成为了粉丝之间掐架的地盘 , 也由于组内管理相对松散 , 组内也充斥着对各路明星的攻击、谩骂甚至是造谣 。从作品质量到人身攻击 , 无不是“豆瓣鹅组”讨论的话题 。
于是 , 这样一个带有火药味的小组渐渐成为了外界对豆瓣的唯一印象 , 从组内对明星和娱乐圈真真假假的爆料以及后续的争吵谩骂也为豆瓣在今天频繁被监管埋下了伏笔 。
豆瓣广告“塌了”,豆瓣靠的是什么?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终于 , 2021年8月 , 豆瓣在“清朗行动”中表示 , 为响应要求 , 将会对平台内“粉丝聚集”、“互撕谩骂”、“八卦爆料”、“舆论制造”、“养号刷屏”等问题上线对应措施 。一个月后 , “豆瓣艾玛花园组”、“豆瓣茶水间”等小组被关停或解散 , 而一直处于舆论中心的“豆瓣鹅组”则采取了停用整改2个月的处罚措施 。
另外 , 豆瓣“代表月亮消灭居心不良的乐手”、“父母皆祸害”、“脏脏鹅组(囡组)”等都是话题敏感 , 争议较大的小组 。目前 , 他们在豆瓣站内处于“被雪藏”或者“私密”状态 , 组外成员无法搜索到且看不到小组内容 , 而组内发帖主要由组长或管理员自发管理 。
一方面 , 是岁月静好的生活类小组 , 另一方面 , 是战火纷飞的娱乐组、特立独行的争议小组 , 豆瓣的社区生态被明显割裂 , 而作为一个成熟的内容平台 , 并不能因为锦上添花的长板 , 就能容忍短板突破底线 。
结语
2016年 , 豆瓣第一支品牌宣传片《我们的精神角落》问世 , 当时他们的宣传文案是“你的精神 , 何处安放?”
如今6年过去 , 眼下的豆瓣既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 也没有在现实层面取得胜利 , 甚至从之前的“求生活” , 变成了现在的“求生存” 。
这个陪伴互联网走过近20年的产品 , 近期听到他的消息 , 全部是在负面通报里 。
【豆瓣广告“塌了”,豆瓣靠的是什么?】不知道这次撞上南墙 , 阿北会回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