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Tech+祝融号走过的火星地表什么样?中国科研团队给出分析结果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天目Tech+祝融号走过的火星地表什么样?中国科研团队给出分析结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1年5月 , 来自中国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着陆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Utopia Planitia)低洼地区 。乌托邦平原是一个火山区 , 为火星上最大的平原 , 其历史可追溯到约33.2亿至33.6亿年前 , 可能曾经承载大量液态水或冰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机电工程学院教授丁亮及其同事分析了祝融号前 60 个火星日(平均为24小时39分35.24409秒)的测量数据 , 分析出着陆地点火星土壤的物理性质与地貌特征 。
北京时间3月8日凌晨 , 相关成果登上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 。
天目Tech+祝融号走过的火星地表什么样?中国科研团队给出分析结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论文截图
祝融号高1.85米 , 重240千克左右 。团队聚焦祝融号前60个火星日内 , 所走的 450.9米路径 。通过分析轮子与下方地形之间的相互作用 , 利用避障相机拍摄的轮辙图像等 , 推断出着陆点火星土壤的力学特性——着陆地点火星表土具有较高的承载强度和粘聚力 。
团队还将祝融号与嫦娥四号探月任务中的玉兔二号月球车相比 , 发现祝融号每个车轮的载荷都远大于玉兔二号车轮的载荷 。从而推断 , 祝融号着陆点的火星土壤 , 比玉兔二号着陆点的月壤具有更高的承载强度 。
同时 , 团队还辨别出 , 着陆区域具有显著的风蚀地貌特征 。其中主要为横向沙脊形式的风成床面形态 。横向沙脊主要有三个主要形状 , 包括新月形(the crescent shape)、两个波纹合并形成的海鸥形(the seagull shape)和直冠形(the straight-crested shape) 。
天目Tech+祝融号走过的火星地表什么样?中国科研团队给出分析结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祝融号走过的火星地表
着陆区地势平坦 , 偶尔有小的陨石撞击坑 。团队发现 , 前进过程中 , 祝融号遇到的撞击坑相对较小(直径小于10米) , 被暗色岩石包围 。团队分析 , 这是火星地表长期遭受风化的结果 。
虽然祝融号穿越的区域地表没有大型巨石 , 但却堆满了小型岩石和碎石屑 , 大多数岩石颗粒度细 , 呈角状至次棱角状 。
同时 , 一些岩石也显示出片状纹理 。团队在论文中表示 , 片状结构可能与水有关 , 水经过因日晒开裂而剥落的岩石 , 可能使这些片状结构沉淀 。
天目Tech+祝融号走过的火星地表什么样?中国科研团队给出分析结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祝融号火星车
团队分析 , 祝融号在着陆区域的探测过程中 , 观察到的岩石质地 , 意味着火星上既可能存在物理风化的过程 , 也可能存在盐和盐水相互作用 。
这些观测结果 , 为人类深入了解火星北部低洼地区的水历史和气候演变提供了依据 , 也为研究火星的宜居性演变提供了启示 。
【天目Tech+祝融号走过的火星地表什么样?中国科研团队给出分析结果】(图片来自《自然·地球科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