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里都是绿色科技( 三 )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结合赛道形状、自然地形和“人工地形”、遮阳屋顶 , 研发并实施了地形气象保护系统 , 可有效避免阳光对赛道的直射 , 降低场馆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
首都体育馆的冰面采用了二氧化碳制冰方式 , 这项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的制冰技术 , 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 , 热能回收率高 , 比传统方式效能提升30% 。场馆还可对制冷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 每年可以节省100多万度电 , 极大地提升了场馆的绿色属性 , 碳排放趋近于零 。
围绕“绿色出行” , 北京冬奥会开展制、储、运、加氢全供应链关键技术研发 , 氢能发动机已装配在公交、物流等不同车型 。同时 , 北京冬奥会还搭建了“交通资源管理系统” , 实现赛时交通服务车辆的实时监控、车辆调度、数据分析 , 加快交通疏导速度 , 及时推送服务班车班次信息 , 提高交通服务的精准度和运输效率 , 实现节能减耗 。
北京冬奥会的延庆赛区是一个100%使用风电、太阳能电力的绿色清洁能源赛区 , 是一个水资源全部实现自我收集处理再利用的“海绵赛区” 。

细节里都是绿色科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北京因冬奥会于2020年就进入了“绿电元年” 。国家新建张北±500kV柔性直流电网工程 , 将张北地区丰富的绿色清洁电能引入北京 , 不仅满足冬奥场馆的照明、运行和交通等用电需求 , 还可每年向北京等地输送清洁电量约225亿度 , 大幅提升了北京地区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奥运史上首次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力的奥运会 , 赛事期间所有场馆均实现100%绿电供应 。
北京冬奥会在场馆和设施建设过程中 , 还实施动植物、水体、大气、土壤等生态环保措施 , 对户外场馆和周边区域开展生态恢复 , 降低对赛区周边生态系统的干扰 。例如 , 延庆赛区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时吸收民间“干栏式”建筑特点 , 将钢结构以点状支撑方式在山体建设架空平台 , 体现出“环境弱介入”的特点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采用“局部山体切削面的生态再造格宾支护体系” , 对切削后的碎石和土壤进行筛选 , 组合填充到格宾网箱中形成支护体系 , 再种植合适的植被 , 实现生态恢复目标 。
在大型场馆之外 , 即使是小小的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 , 也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火炬的外壳采用了碳纤维材料 , 手感非常轻 。碳纤维的质量只有钢的1/4左右 , 但是强度是钢的7-9倍 。用碳纤维与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来做奥运火炬 , 堪称世界首创 。在轻便与坚固之外 , 冬季火炬传递的时候天气很冷 , 传统金属材料手感不太好 , 复合材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
“飞扬”采用氢作燃料 , 除了具有环保的特点 , 还因为氢燃料的特性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的传递活动中使用 。但氢作燃料 , 燃烧温度就会高于800摄氏度 , 一般的树脂材料难以胜任 。“飞扬”火炬外壳的研制 , 花了整整三个月时间 , 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
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 , 全球大多数观众都要通过视频对北京冬奥会“云观赛” , 届时将有70多项科技成果应用在赛事报道、赛事转播、现场导览等场景中 , 让观众能获得优质的观赛体验 。
北京冬奥会即将投用的手语播报数字人专门为听障人群设计 , 可提供全流程智能化的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 , 方便听障人士收看赛事专题报道 。冬奥会场馆将应用基于三维空间重建技术的虚拟导览系统 , 包括冬奥场馆VR云上体验平台和抵离VR导览服务平台 , 实现场景展示、设施说明、活动推广、线上VR自助导览服务等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