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里都是绿色科技( 二 )


高炳宏及其指导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朱欢组成钢架雪车的身体机能监控与恢复团队 , 通过心率、血乳酸、肌氧饱和度等指标对运动员训练强度进行监控 , 并在训练结束后为运动员制定微高压氧、超低温冷疗、下肢负压、推拿按摩和营养结合的疲劳消除计划 , 为运动员体能的快速恢复提供保障 。
在有冬季项目的“田径”之称的基础大项越野滑雪项目 ,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黎涌明担任国家集训队科研总监 。
他和团队成员对运动员每节训练课的运动学、生理学和心理学负荷进行量化分析 , 支撑教练员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 。这些运动员中 , 有人四年前甚至还从未见过雪 。黎涌明团队保障运动员在三到四年的时间内 , 安全有效地完成国外运动员十年以上的积累 , 帮助运动员不断挑战个人极限 , 力争在该项目上取得历史性突破 。
上海市体育局备战办冬季项目组组长苏清明日前透露:上海体育学院是国内唯一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中国冰雪科技联合攻关单位”称号的体育类高校 。学校共承担17项“科技冬奥”项目和课题 , 各项目团队积极对接我国多支冬季项目国家队和训练基地 , 开展相关科技攻关研究与科技支撑服务 , 已在跳台滑雪、高山滑雪、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速滑、花滑等项目的训练监控、体能训练、损伤康复、护具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此外 , 上海市经信委选拔8名技术人员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无线电安全保障组工作 。首批4人已赴冬奥会场馆进行驻点保障;3人为预备人员 , 根据任务需要适时充实到保障一线;同时还配备一名后方技术总负责人 , 提供技术支持、每日技术保障情况的汇总、分析和报告 。

细节里都是绿色科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绿色科技满冬奥
科技冬奥 , 也是绿色冬奥 。科技、绿色、低碳、节能理念贯穿于北京冬奥会场馆的设计、规划、建设全过程 。
北京冬奥会最大限度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及其他设施 , 因地制宜 , 采用新技术和可重复利用材料进行改造升级 , 实现了冬季项目与夏季项目“双轮驱动” 。

细节里都是绿色科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例如 , 北京五棵松体育中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篮球比赛场馆 , 本届冬奥会将承担举办冰球比赛的任务 。2020年4月 , 对其历时8个月的改造启动 。改造后 , 五棵松体育中心可实现6小时的“冰篮转换”:当天举办篮球比赛后就能完成转换 , 第二天摇身一变就能成为承办冰球、短道速滑、花样滑冰三项赛事的通用型场馆 , 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
再如 , 由“水立方”改造而成的“冰立方” , 同样具有两用性 。如今的“冰立方”不仅是世界唯一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 , 也是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 。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具备智能化的运动管理、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 , 就像给场馆配备了一颗“智能大脑” 。例如 , 人们可以通过智慧管理使得馆内气温分为三层:冰面一个温度 , 确保冰面标准稳定;运动员比赛空间一个温度 , 保证运动员体温体感 , 有利于创造最佳运动成绩;观众席一个温度 , 可以达到16摄氏度 , 为观众营造舒适的观赛环境 。
科技冬奥带来绿色低碳 。国家速滑馆的建设运用了数字孪生和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 , 节省主体结构工期两个月、钢材近3000吨 。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建成环境精准控制平台 , 形成场馆“能源总管家” , 日能耗降低1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