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侨共逐梦 同心向未来⑤|李述汤:赤子心报国志,花甲之年重回内地创建纳米“梦之队”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中国人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做出令中国人骄傲的事情来 。”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述汤常说的一句话 , 也是他始终如一的信仰和追求 。生于内地、长在香港、定居美国 , 半生游历后 , 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 , 已经成为亚洲纳米界领军人物的李述汤毅然携团队回到内地 , 在苏州大学建立了内地首个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 , 并担任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院长 。建院14年来 , 他始终重视科技创新 , 坚持奔走在科研一线 , 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纳米新材料人才……
游子中国心
李述汤的一生很富有传奇色彩 。1947年1月 , 李述汤出生于湖南邵东 。年幼时随全家迁居香港 , 李述汤的童年就是在贫瘠的香港西贡区调景岭中度过 。据李述汤回忆:“那时岭上公共设施匮乏 , 初入住时 , 还没有自来水 。辅助社是几栋平房连成的 , 百多名来自困难家庭或父母双亡的孩童在这里一同生活 , 一同念书 。”在这样的环境中 , 李述汤争取一切机会艰难求学 。
苏侨共逐梦 同心向未来⑤|李述汤:赤子心报国志,花甲之年重回内地创建纳米“梦之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965年李述汤以优异的成绩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 就读于化学系 。四年后 , 大学毕业的李述汤考取奖学金到美国进修 , 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到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深造 。1974年至1976年 , 李述汤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在美国期间 , 李述汤发挥科研天赋 , 斩获美国专利20余项 , 发表许多重要论文 。尽管已经成为领域内的知名专家 , 但最令他魂牵梦萦的地方仍是太平洋彼岸的祖国 。
苏侨共逐梦 同心向未来⑤|李述汤:赤子心报国志,花甲之年重回内地创建纳米“梦之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见证过国家的穷困 , 在香港长大的李述汤始终怀揣着满腔报国热情 。“在外国生活了1/4个世纪 , 能做的可以说都做了;可是我却一直难以忘怀当年出国的初衷是为了要回国 , 要为国家做事 。”1994年年底 , 李述汤离开美国 , 带着几台当时世界领先的实验设备前往香港城市大学物理及材料科学系 , 创建了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研究中心 。
科研结硕果
【苏侨共逐梦 同心向未来⑤|李述汤:赤子心报国志,花甲之年重回内地创建纳米“梦之队”】纳米 , 是长度的度量单位 , 原称毫微米 , 就是10亿分之一米 , 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 , 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 。20世纪初 , 无数的科技精英投身其中 , 跨越十亿分之一米的距离 , 改变了世界 。在亚洲 , 李述汤走在了最前沿 。
“纳米研究经费投入很大 , 但它带来的影响是改变人类未来的 。要用好国内纳米领域的人才 , 让他们发挥作用 。”在回国后的年月 , 李述汤从未停下自己研究的脚步 。什么叫做科研?科研就是将一个技术做到极端 。2003年在李述汤的带领下 , 团队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细的纳米硅线 。当年 , 三根纳米硅线 , 成为了全球自然科学界最权威刊物《科学》的封面照片 。全球最细的纳米硅线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眼前 , 研究成果刊登在《科学》杂志 , 意味着获得了全球纳米研究界的肯定 。这在香港、内地同一物理材料的研究方面 , 尚属首次 , 表明了该项研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
更值得一提的是 , 李述汤利用很便宜的一氧化硅通过加热就能够产生大量的硅纳米线 , 便宜、经济、方法简单 , 直接开启了硅纳米线工业应用的大门 。由于硅是目前应用领域最广泛的材料 , 是当今信息时代的基石 , 做出当时全世界最细的硅线并且能够量产 , 意味着能够做集成度更高的芯片 , 产生巨大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