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工智能大会|云宇宙的未来里,女性研究者不可或缺

本文转自:新民网
2022人工智能大会|云宇宙的未来里,女性研究者不可或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说:今年是AI女性菁英论坛举办的第三年 论坛主办方供图
90%的人工智能虚拟形象都是女性 , 然而 , 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里 , 女性从业者的比例却并不不算太多 。不过 , 这样的情况近年来有了改善 , 人工智能领域里的女性从业者创新力量正在崛起 , 成为一股越来越难以被忽视的力量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 , AI女性菁英论坛关注“元宇宙话系中的AI·她智慧” 。参会的专家纷纷表示 , 女性在人工智能的开发和研究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女性的细心适合AI研发
【2022人工智能大会|云宇宙的未来里,女性研究者不可或缺】本届论坛上汇聚了一批AI女性人才 , 其中一位就是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研究员黄萱菁 。黄萱菁表示 , 在元宇宙的发展中 , 自然处理技术正在助力虚拟人的打造 , 在元宇宙中 , 融合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多模态信息处理等技术 , 让人工智能可以拥有更多的创作空间 。与此同时 , 她也期待 , 更多人尤其是女性进入计算机领域 , 正如她一贯以来的观点:从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 , 女性其实很适合人工智能的研发 , 一来这一领域的研发不要求太多体力 , 二来处理代码和数据 , 需要细心和面对失败的强大心态 。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专家庄松林则从AI、光学及元宇宙的维度分享了他眼中的科技女性成长与发展 。他指出 ,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纳米光子学、智慧医疗等领域和应用场景中 , 女性科技工作者都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 。“在上海理工大学 , 在太赫兹科技、液晶光调制和显示、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里 , 有不少女老师担任了学科带头人 , 而在AR/VR、光学超精密制造、纳米光子学、机器人、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里 , 女老师都起了骨干作用 。”
数字时代性别鸿沟不容忽视
尽管女性科研者的力量正在逐步壮大 , 但是 , 数字时代下的性别鸿沟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说 , 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包括UNIDO在内的诸多国际组织的关注 。2018年10月 , OECD发布《弥合性别数字鸿沟》报告披露 , 2010年至2015年间 , G20成员中只有不到9%的发明专利是来自女性 , 信息通信技术发明方向 , 这一比例仅为7% , 而全女性发明者团队则更为罕见 , 专利授权比例仅占4% 。庄松林也提到 , 女教师的平均科研能力丝毫不逊于男教师 , 但是当她们的配偶向上发展的时候 , 她们往往要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 , 本身的科研工作也会就此止步 。
沈开艳认为 , 在上海 ,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衍生出更多适合女性的数字经济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未来弥合性别鸿沟 , 需要政企一齐发力 , 社会多元共治 。”
元宇宙或许更需要“包容心”
伦理问题和人文关怀 , 已经成为元宇宙发展重要挑战之一 。中国科技产业智库甲子光年创始人、CEO张一甲表示 , 几乎所有的人工智能虚拟人物一开始都是女性 , 这就是AI和元宇宙领域里“她智慧”的体现 。“女性天然具有亲和力 , 而进入到虚拟生态中 , 人和人、人和机器、人和事物间的交互 , 也需要触发人的多种感官 , 而女性的亲和力 , 恰好能调和交互过程中的生硬、陌生感 。”
“在元宇宙中建设一个包容、有规则的世界 , 才能真正成为‘乐土’ 。”元宇宙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委员顾备认为 , 当人进入到元宇宙中时 , 是男还是女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 , 但是 , 男性思维和女性思维的不同属性 , 会给元宇宙的发展带来不同的作用 。“男性思维通常是追逐成功、乐于挑战 , 而女性思维往往更偏向于和谐、包容 , 这种非竞争性的协同反而很适合元宇宙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