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学家流向哪儿?上海高水平科学家十年增近3倍
本文转自:第一财经
了解科研人员的流动趋势 , 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 。近十年全球高水平科学家流向哪里?
8月27日 , 在2022浦江创新论坛上发布的《2022“理想之城”全球高水平科学家分析报告》(下称“报告”)显示 , 北京、上海排名全球高水平科学家集聚城市前列 , 上海2021年比2012年高水平科学家增加了8000多人 , 增长率达283.5%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创新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常静解读报告时表示 , 2021年北京、上海、纽约、伦敦、波士顿高水平科学家人数位列全球20座主要城市前五位 , 香港、深圳分别排在10、14位 。北京、上海近年来已经初步形成了高水平科学家集聚的全球高地 。
2012-2021年全球20座城市中以论文影响因子总和计量的学术贡献Top 2000顶尖科学家人数 , 北京、波士顿、纽约、伦敦、莫斯科排名前五 , 上海、香港和深圳顶尖科学家人数分别排名13、14和17位 。
上海高水平科学家十年增近3倍
对分布在全球20座城市中的高水平科学家2012-2021年逐年度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 10年间 , 高水平科学家人数增加最多的前五名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伦敦、纽约和深圳 。2021年北上港深高水平科学家总计人数达到2012年的约3.5倍 。上海2021年比2012年高水平科学家增加了8000多人 , 增长率达283.5% , 总人数超过2012年的3.8倍 , 近年来更显示出了人才进一步加速汇聚的良好趋势 。
对2012-2021年全球20座主要城市的“自然指数”期刊论文作者地址信息进行的追踪分析结果显示 , 2012-2021年全球20座城市中 , 北京、上海、纽约、深圳、波士顿居于最主要的人才流入城市前五位 。其中北京高水平科学家流入人数超过3000人 , 上海也接近2500人 。北京、上海高水平科学家集聚总量、流入和流出数量均居全球20城市前列 。
不过 , 常静表示 , 与中国城市相比 , 欧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引进高水平科学家的来源显得更加多元和平均 , 体现了这些城市对于全球人才的普遍吸引力和开放包容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世界级高水平人才高地城市的重要特征 。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相比 , 中国城市在全球人才来源的多元性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大区域集聚效应显著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也各具特色 。北京高水平科学家集聚、引领辐射效应显著 。北京的高水平科学家集聚总人数和Top 2000顶尖科学家集聚人数均排名全球20城市第一位 。自2012年到2021年 , 以“自然指数”期刊作者为指标统计的北京高水平科学家总人数从7552人增加到23838人 , 增幅215.65% 。
上海人才枢纽地位凸显 , 海外人才吸引力突出 。自2012年到2021年 , 上海高水平科学家人数从2940人增加到11215人 , 增幅281.46% 。上海科学家年度发表的“自然指数”期刊论文总影响因子增幅达到449.52% 。从高水平科学家国际流动态势看 , 2012-2021年上海从发达国家中心城市引进的人才数量普遍多于流出的人才数量 。
【全球科学家流向哪儿?上海高水平科学家十年增近3倍】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速汇聚 , 国际化特征鲜明 。自2012年到2021年 , 深圳、香港高水平科学家人数增幅343.86% 。年度发表“自然指数”期刊论文总影响因子增幅553.03% 。2012-2021年 , 深圳、香港顶尖科学家(Top 2000)中45.30%曾任职于跨国际的不同机构 , 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度国际化的特点 。
- 五千余项目参赛,HICOO全球化“朋友圈”再扩大
- 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在沪启用,智能匹配全球资源,开启技术转移3.0时代|浦江创新论坛
- 机器人能“钻”进人体内?32岁海归青年科学家痴迷此研究
- 五大双碳焦点技术,中国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浦江创新论坛
- 唱响全球科学界关于未来的主旋律 2022浦江创新论坛今天拉开大幕
- 未发现“第五种力” 科学家完成首个确定性暗能量理论实验检验
- 我国科学家完成首个确定性的暗能量理论实验检验
- 小米冲击高端取得成效
- 面积约2.6万平方米,展商数量约320余家,HICOOL 2022全球创业者峰会8月26日启幕
- 中国科学家首次荣获国际模式识别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