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消费留在本地实体”的零售实践

本文转自:沈阳日报
70平方米便利店上线外卖 , 覆盖到10公里内消费者 , 日零售额超3万元——
“把消费留在本地实体”的零售实践
“把消费留在本地实体”的零售实践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浩摄
一家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小便利店 , 在沈阳高标准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的背景下 , 搭上即时零售这一快车 , 发生了怎样的价值反转?又给本地消费品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8月23日 , 采访人员来到大东区小津桥路22号 , 小巷深处“藏”着外卖平台上“沈阳超市便利人气榜第1名”的小店 。
日均外卖订单超1000单
6个店员拣货忙
“叮!您有一份新的外卖订单 , 请及时……”
【“把消费留在本地实体”的零售实践】还没等语音系统说完“处理”俩字 , “叮”!下一条又进线了!
23日中午 , 正是外卖高峰时间段 , 在小津桥路22号的一家便利店里 , 6个店员每人手里都拿着购物袋 , 在不同的货架间穿梭拣货 。便利店门口横着一张长条桌 , 桌上放着七八袋商品 , 不时有外卖骑手赶过来 , 报上单号后 , 拎起商品离开 。
店主是“90后”女生陈关红 , 10年前来沈创业 , 8年前在巷子里开出这家便利店 , 5年前上线美团等零售平台 。便利店只有70平方米 , 做了几年外卖 , 订单量越来越多 , 于是陈关红今年干脆把隔壁一家300平方米的门市租了下来 , 装修成线上订单发货仓 。
小店的生意也由此分成到店和外卖两部分:日到店零售额约3000元 , 日外卖零售额则超过了3万元 。采访人员在陈关红的外卖系统后台看到 , 她的小店持续数月占据“沈阳超市便利人气榜第1名”的位置 , 最近30天的订单数量达到33316单 , 日均超过1000单 。
线上市场足够大 覆盖半径达到10公里
这几年 , 小店的覆盖半径越来越大是陈关红感触最深的 。“记得最开始上线时覆盖周边3公里 , 然后是5公里 , 去年达到7公里 , 今年10公里左右的顾客 , 都能在外卖平台上下单购物 , 最长配送时间也就一个小时 。”她说 。得益于由配套支持政策、本地实体门店、骑手以及外卖平台共同搭建起来的本地即时零售体系 , 本地实体零售门店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 。现在5000件商品基本可以涵盖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 而在依托本地实体门店的外卖平台上 , 基本没有找不到的日用品 。
受疫情影响 , 越来越多便利店、大型商超等传统零售业态走上外卖平台 , 陈关红的小店为什么能持续“霸屏”?她分析说:一是市场足够大 , 实体店上线外卖之后 , 抢回来的很大一部分是流到外地的线上消费 , 同时消费群体越来越广 , 从此前以20、30岁的年轻人为主 , 逐渐扩大到40岁以上的人群 , 大家做的都是增量市场 , 不怕竞争 。二是在品类全、品质好、价格优的基础上 , 做好服务 。比如便利店坚持24小时营业 , 零点至6点的订单量虽然只有一百单左右 , 但很多都是深夜加班的老顾客 , 要为他们做好服务 。
流量转为销量 把消费留在本地实体店
今年以来 , 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下单 , 本地实体零售商接单后 , 由外卖骑手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即时零售方式越来越火 。
一方面 , 即时零售比网购快很多 , 一般在15分钟至60分钟内即可完成整个消费流程 。另一方面 , 线上的所有流量和订单 , 都能够转化为实体零售门店实实在在的销量 , 以及对就业的拉动 。在看似简单的“送上门”背后 , 是实体经济的向前演进 。如陈关红所说 , 即时零售已经成为把消费留在本地和实体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