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评 | 远离“内耗”需要“二舅”精神

本文转自:华龙网
这两天 , 一个名为《回村三天 , 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火了 , 截至发稿时 , 视频播放量已超千万 , 点赞、投币、收藏、分享量均超百万 , 其数据还在持续上升 。
“平凡但是高贵”“微缩的纪录片”“悲苦的浪漫”“文字背后的情感却足以动人至落泪”……11分钟的视频引发了广大网友强烈共鸣 , 有人称之为视频版《活着》 , 很多网友表示“精神内耗”得到了治愈 。“二舅”是一面镜子 , 也是一个榜样 , 他那平凡却不平凡的人生像海雾中的灯塔 , 让迷茫的年轻人重新找到了方向 。
两江评 | 远离“内耗”需要“二舅”精神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网络截图
近年来 , “精神内耗”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 , 许多年轻人以此自嘲 。精神内耗 , 又叫心理内耗 , 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 , 当资源不足时 , 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 , 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 。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 , 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 , 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 。有人形容 , 精神内耗就像精神世界里有两个观点不同、理念不同的声音 , 彼此拉扯争吵 , 人的心理资源在此过程中被消耗 。
为何说这个视频治好了“精神内耗”呢?或许是“二舅”的故事触动太大 , 或许是平实、幽默又冷峻的文案与视频的现实感太强 , 不同的观众观看视频会有不同的体会 , 但大家都感受到了一份积极向上的力量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 “二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无需内耗的范式 。
“二舅”是一个缩影 , 也是一个写照 , 从古至今 , 大江南北的角角落落一直不乏“二舅”这样顽强的人 。他们或许物质并不充裕 , 或许被命运开玩笑 , 或许终日辛劳 , 但他们的精神始终富足 , 对生活始终充满希望 。他们如沙漠中的梭梭树 ,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 在防风固沙中不断生长 。
【两江评 | 远离“内耗”需要“二舅”精神】余华在《活着》中写道:“活着 , 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 , 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 , 也不是来自于进攻 , 而是忍受 , 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 , 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视频让这句话显得更加生动可感 , 而深刻理解这段话后 , 才能真正远离内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