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当“磕CP”成为“显学”,恋爱综艺应传递怎样的感情观?

本文转自:文汇报
文艺评论|当“磕CP”成为“显学”,恋爱综艺应传递怎样的感情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知从何时起 , “磕CP(支持自己喜欢的荧幕情侣)”成为综艺“显学” 。恋爱综艺更是将这一“流量密码”发挥到极致 , 据不完全统计 , 各大平台2022年恋爱综艺数量达到18部 , 通过节目走红的素人CP人气堪比明星 。
素人嘉宾没有偶像剧男女主般青春靓丽的外形;没有刻意给嘉宾“配对”、强行“撒糖”的环节安排 , 而是以温情视角 , 呈现走出破碎婚姻的失意人 , 在旅途中“先治愈后恋爱”的过程 。透过这群三四十岁离异男女的释怀与成长 , 让观众慢品情感的苦涩与回甘 。正是这种成熟健康的婚恋观传递 , 与围绕情感、家庭等议题的深刻探讨 , 也让观众从为CP“上头”的观看爽感中脱离出来 , 放下“磕CP”对美好结局的执念 , 秉持着开放祝福的心态留言:“在不在一起不重要 , 今后各自快乐就好” 。
这档试图反其道行之的节目 , 也在提醒恋爱综艺创作者 , 观众固然爱“磕CP” , 但“磕”的绝不只是颜值或是没有思想交流情感铺垫的撒糖桥段 。成为CP之前 , 他们首先应当是拥有个人魅力与美好品行的精彩独立个体;成为CP之后 , 他们则透过互相欣赏、彼此成就的相爱相处 , 给予观众温暖与力量 , 在现实中有能力、有勇气拥有一段美好关系 。而这 , 或许才是恋爱综艺与“磕CP”的正确打开方式 。
治愈比恋爱更重要 , 呈现精彩个体比凑成CP更重要
《春日迟迟再出发》延续了《再见爱人》的“离婚”关键词与“户外旅游+观察室”模式 。只是这一次不为破镜重圆 , 而是请八名尚未从前段失败婚姻带来的伤痛中痊愈的单身男女 , 结伴开启四个周末的“限定旅行” 。节目提出“先治愈后恋爱”的理念 , 是考虑到对于有经历有伤痛的人来说 , 未必能立即展开新的恋情 。因此 , 比起“同病相怜” , 节目更希望他们在陪伴中收获“再爱一次的勇气” 。
这样的用心 , 更需要对的人呈现出来 。
文艺评论|当“磕CP”成为“显学”,恋爱综艺应传递怎样的感情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也许 , 你仍在人生幽谷中 , 挺直腰杆的地奋力往前走着 , 但你善良的心所散发出的光芒 , 早已照亮了整片山坡” 。这是《春日迟迟再出发》节目临近尾声 , 男嘉宾林承纬赠给女嘉宾吴雅婷的一段话 , 写在他为对方手绘画像的背面 , 被网友赞为“教科书级别的表白” 。令观众动容的 , 不只是送画像、写情话的浪漫告白本身 , 而是林承纬送出这份心意之时 , 西装革履的郑重对待 , 以及他预判对方虽动容却难以立时回应因而选择及时转身 。看多了网络平台对成年人感情遮遮掩掩、顾虑太多的抱怨 , 这个40岁男人经历背叛仍能不留余地坦诚表达爱意 , 同时拿捏社交分寸、充分尊重女方的一系列举动 , 着实难得 。
文艺评论|当“磕CP”成为“显学”,恋爱综艺应传递怎样的感情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而作为被追求的对象 , 单亲妈妈吴雅婷所展现的成熟、大方与自信 , 也同样赢得观众的喜爱 。节目组安排男女嘉宾随机抽取守护对象 , 用自己的方式温暖对方 。抽到守护自己的吴雅婷 , 却悄悄记下其他嘉宾的特点与喜好 , 给每一位都送上用心准备的礼物 。而面对告白 , 她不讳言自己因为经历失败婚姻、独自抚养孩子 , 因而对于爱充满怀疑与向往 。更进一步 , 她犀利地指出节目所营造的特殊氛围 , 会给参与嘉宾一种“非要在其中选一个人”的错觉 。一旦离开了这样封闭的环境回归现实生活 , 是否还会彼此心动?面对她的理智与清醒 , 即便观众与明星嘉宾为这对CP暂时没能走到一起感到遗憾 , 但却反而感受到他们对爱的珍惜与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