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进实验室,他不小心把电断了,后来……

本文转自:大河网
从遥望明月到知晓月亮的秘密 , 平均年龄仅33岁的“嫦娥五号”研发团队用青春力量在托举“嫦娥”的漫漫长路上 , 书写了崭新的探月故事 。
张舒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师 。1989年出生的他 , 研究生毕业后 , 就加入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队伍 。从刚进实验室就闯祸 , 到经历发射失利的艰难 , 再到如今变得游刃有余……这位年轻航天人的成长之路 , 伴随着中国航天的奋进步伐 。
近日 , 在总台《面对面》节目中 , 张舒讲述了自己和长征五号的故事 。
初入实验室便闯了祸
他成为重点“盯防”对象
第一次进入实验室的经历 , 让张舒记忆犹新 。他看着伺服设备、轻触电缆 , 摸了二十多分钟 。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碰触这些真实的设备 , 有一种自豪感 。”张舒说 , “我已经碰触到我的梦想了 , 下一个目标 , 我要用我的软件去助力它一程 。”
但是 , 还没来得及发挥才能 , 张舒就成了实验室重点“盯防”的对象 。当时 , 他本想熟悉场景和软件功能 , 却不小心把实验室的电断了 。“当时选了一个‘退出’ , ‘退出’有个自动断电流程 , 当天的实验就得重新干了 。”
此后两三个月 , 无论张舒在进行什么操作 , 总会有一个人在旁边“盯着” 。“甚至我编一行代码他都要看一眼 , 问我这行代码干什么用的 。”
被问到如何看待“贴身保镖”的陪伴 , 张舒说:“这也是好事 。因为他是老师、前辈 , 有问题你可以直接问 , 总比一个人琢磨要强多了 。”
之后两三年 , 张舒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 把接手的软件从原来两万行的规模编到六万行左右 , 并通过测试验证了其成熟和可靠 。
用张舒的话说 , 自己的工作就是“做了运载火箭的一张嘴”:“它的内心是什么状态 , 哪儿不舒服了 , 都要通过我的软件展示出来 。”
经历发射失败
他和团队在负重前行中收获成长
2017年7月2日 ,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执行预定任务时发射失利 , 消息宣布时 , 张舒就在发射现场 , 所有人都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
张舒坦言 , 当时自己的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现场没有什么声音 , 虽然屋里开着空调 , 但还是很沉闷 , 闷得喘不上气的氛围 。”
发射失利后的908天 , 整个研制团队负重前行 , 最终检查出故障发生在发动机的位置 , 并进行了彻底修复 。
第一次进实验室,他不小心把电断了,后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两年多时间 , 除了同步复查自己的产品 , 张舒也对火箭的机理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 “从不是完全理解 , 到把火箭设计的所有技术都吃透 。有什么问题你问我 , 你问不倒 。”
张舒说 , 这是一段重要的经历 。“哪些坑需要避 , 哪些工作需要事先安排 , 哪些风险需要事先控制排查 , 都是我收获的一些重要经验 。”
团队配合实现“完美发射”
他肩上有梦想更有责任
2020年11月24日 ,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行业内外都表示 , 这是一次几乎可以称得上“完美”的发射 。
第一次进实验室,他不小心把电断了,后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舒表示 , 做到如此高精度的原因是大家的团结配合 。“总体室给的发动机参数非常准确 。我们控制系统涉及到10万个左右的数字 , 大概是几千个参数 , 一个一个核对 , 验证仿真实验也是跑了一遍又一遍 。我们当时对精度就有一些把握了 , 但是没想到精确到这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