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丨《侏罗纪世界3》:被恐龙吞噬的环保理念

本文转自:文汇报
文艺评论丨《侏罗纪世界3》:被恐龙吞噬的环保理念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暌违四年 , 恐龙大片回归院线 , 不过观众并不买账 。公映一周 , 《侏罗纪世界3》收获票房近5亿 , 不及前作一半 。同样滑坡的 , 还有口碑 。在各大评分网站 , 《侏罗纪世界》三部曲的分数逐部递减 , 其中尤以第三部降幅最为明显 。
票房口碑双下滑 , 一方面反映出“侏罗纪”系列带给观众的感官刺激已经达到饱和 。作为许多人的童年阴影 , 《侏罗纪公园1》里儿童与迅猛龙捉迷藏以及《公园2》中小美颌龙分食成人的场面虽不宏大 , 但构思精巧 , 因而惊悚程度极高 。相比之下 , 《侏罗纪世界》系列视觉更饱满、画面更逼真、场景更恢弘 , 但总体上缺乏颠覆性创意 , 因而产生的惊悚效果很难突破瓶颈 。
【文艺评论丨《侏罗纪世界3》:被恐龙吞噬的环保理念】另一方面 , “侏罗纪”系列不复辉煌的更重要原因 , 在于《侏罗纪公园》前两部构建的价值体系消解后 , 续集仍拘泥于“恐龙情结” , 未能在恐龙宇宙中有效重塑世界观 。
文艺评论丨《侏罗纪世界3》:被恐龙吞噬的环保理念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侏罗纪公园》前两部中 , 数学家马尔科姆反复说教同一环保主题:人类不是造物主 , 有些人扮演上帝角色 , 其实是触犯禁区 , 宛如打开潘多拉魔盒 , 必遭严重报应 。《公园3》虽然请到山姆·尼尔和劳拉·邓恩两位主演 , 但弃置贯穿系列的核心思想 , 成为一部纯粹的冒险电影 。及至系列重启 , 《世界1》处处用梗 , 致敬前作 , 但在核心问题上推翻原著:主题公园不再是概念 , 而早已对外开放;人类不再处于食物链下层 , 而已经具备驯服恐龙的能力 。
《世界2》企图摆脱主题公园的既定框架 , 加入克隆儿童角色 , 转而探讨更复杂的伦理问题:恐龙与人类能否共存?且不论基于空中楼阁的伦理探讨是否产生足够反响 , 《世界3》出人意料地摧毁了这个初步构建的体系 , 并未就伦理问题引发的矛盾展开深入讨论 , 反而叠加一个“蝗虫危机”论 , 看似回归《公园1》的环保主题 , 实则是重复主题的简单嵌套 , 折射出导演对整个系列并没有严谨周密的谋篇布局 。
对于惊悚刺激的商业大片 , 仅在拍摄层面已极富挑战 。然而更难的 , 是如何用一个丰富的故事框架来撑起所有的特效 , 而不是一味用情怀梗填补空虚 , 否则就算放映时频频让人会心一笑 , 也难以留下深刻回忆 。同样的例子 , 可见漫威新版《蜘蛛侠》系列 。《蜘蛛侠3》集结两代主角和反派 , 将情怀值拉满 。但纵观整个系列 , 彼得·帕克已经完全融于漫威电影宇宙 , 不再具备人物独立的内在品质 。他褪去了托比·马奎尔的青涩 , 却也丧失了蜘蛛侠单纯的灵魂 。
在侏罗纪宇宙中 , 恐龙元素曾被赋予多层意义 。《公园1》中 , 它是人类创造出来、但可能毁灭人类的产物;《公园2》赋予其父性、母性 , 它不再是盲目的施暴者;《世界1》将其升级为“人类的朋友”;《世界2》进一步拓展至“人性的存在” 。但很遗憾 , 这些意义在系列终章中荡然无存 。在这部情节寡淡的回忆杀电影中 , 恐龙彻底沦为惊悚特效 , 仅剩娱乐大众这一浅层含义 。当然 , 约翰·哈蒙德在缔造侏罗纪公园之初 , 可能也只想到了这一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