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路演不停,生物医药投资要立足长远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应用在脑中风的脑控机械手、帮助残疾人的智能动力假肢、通过人工智能和生物传感器解决长者安全防护问题.……6月11日 , 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广州继续进行 , 多场分论坛都设置了项目路演环节 , 来自中国、以色列、新加坡、比利时等世界各地的创新项目相继登场 。
与往年相比 , 此次大会期间的路演项目都是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 , 对于那些无法面对面向投资人介绍的项目 , 有着怎样的新挑战呢?论坛上 , 投资人认为 , 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最重要的是把眼光放得长一些 , 做出可执行、可负担、可持续的创新项目 。
线上线下路演不停,生物医药投资要立足长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脑控机械手让脑中风患者完成30多种动作
“你们的产品在临床应用端具体能给病人提供什么样的功能?”“目前公司销售情况、财务情况怎么样?”“已经获证了吗?定价多少?”在“国际生物产业协同 , 共享共建健康经济论坛”的项目路演环节 , 现场氛围热烈 , 台下来自各个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向来自中国、以色列、新加坡以及新西兰的企业负责人发起了连环“灵魂拷问” 。
让脑中风患者用脑电波实现吃饭喝水?这样看似十分前沿的“黑科技”在现实中成真了 。微脑科技创始人吴华带来的项目“应用在脑中风的脑控机械手”引起了在场投资者的浓厚兴趣 。吴华介绍 , 脑控机械手主要由脑电波头环、脑电驱动控制器、机械手组成 , “脑控机械手和智能手一样 , 不会疲劳 , 能像人手一样实现很多动作 。”
目前这项集成了神经元成像、运动想象、生物反馈、生物信号、仿真和机械等技术 , 跨多学科的创新产品 , 可以完成喝饮料、吃饭、洗漱等30多种动作 , 主要应用场景是有意识的脑中风患者和帕金森病人 。“机械手可装在床的两边或者轮椅上 , 比如食物拿过来 , 它自己可以抓 , 如果食物比较远 , 可以通过操控机械手、操控轮椅去拿东西 。”吴华说 。
这一过程是怎么实现的?吴华解释 , 这背后的技术主要是通过对脑电波状态的分析和解码 , 对事物进行控制 。“比如像脑控无人机 , 它用脑电波的强弱来控制无人机的高度 , 左右来控制无人机的方向 , 这是脑控技术底层技术的应用 。”吴华介绍 , 但是当人们去喝一杯水、做一个复杂的动作 , 就运用了脑控运动想象 , 脑控运动想象是指当受到一个固定频率的视觉刺激时 , 人的大脑视觉皮层会产生一个连续的与刺激频率有关的响应 。
在实际使用中 , 脑控运动从想象到反馈需时多长是个关键问题 。“在实验室里最快是1.5秒 , 我们首次打破这个时间 , 为1秒 。”吴华说 。目前脑中风在中国有1500万患者 , 市场规模达千亿 。微脑科技的技术团队2018年正向研发了首个脑控机械手 , 并在1000多名脑中风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 。由于项目直切市场需求 , 2019年他们制定了脑控机械手行业的标准化 , 并在当年落地营收 。
也许是看到投资人对项目展现出的兴趣 , 来自杭州的吴华还在会后向同行打听起广州的情况 。吴华告诉采访人员 , 作为一名在脑控领域创业十多年的创业者 , 他此次是第一次来到生物岛 。“没想到这里看着如此欣欣向荣!”由于企业现在是在深圳进行代加工 , 他在会后向同行打听情况 , 是想寻求未来公司产品生产线落地的可能 。“同行告诉我 , 相较其他城市而言 , 广州落地成本较为合理 , 信息等资源很畅通 , 这对于企业而言很便利 。”吴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