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网络空间多一些“一键式”操作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逯海涛
热评|网络空间多一些“一键式”操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资料图片
6月8日 , 媒体报道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微信官号上线了新功能 , 向用户提供手机号“一键查询”与“一键解绑”服务 , 微博、淘宝、抖音和美团等头部APP均被覆盖 。
尽管很快有工作人员向媒体回应称 , 该功能尚处于内测阶段 , 还没有正式对外发布 , 但是网友们的期待已经如水之沸 , 纷纷誉之为“神器” 。大家的期待 , 某种程度也反映出苦“解绑之难”久矣 。
用“魔法”打败“魔法” , 用技术改变技术 。一键查询、一键解绑最吸引人之处就在于“一键”二字 。网友们发现 , 原来解绑可以如此简约简单 。在技术上并不是多复杂的操作 , 那么为什么之前就这么难呢?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 登录某款APP , 要求必须绑定手机号 。出于管理的需要 , 实名注册使用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某天不想用了 , 解绑时要么找不到按钮 , 要么步骤繁琐不得不半途放弃 。“进门容易出门难” , 仿佛成了众多APP的通病 。解绑难的后果就是 , 用户隔三差五会收到各种通知推送或者营销短信 , 不堪其扰 。更深层的影响是 , APP后台仍在“忠实”地记录着用户的数据轨迹 , 用户画像被描摹得越来越精细 , 被“绑定”的用户仿佛被“绑架”一般 , 无私地为APP沉淀着数据 。这些APP平台之所以千方百计抬高“退出门槛” , 并不是难在技术 , 而是“利”字使然 。
解绑难 , 还反映出某些APP强调的“用户粘性”思维有些跑偏 。之前北大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公众“大安全”感知报告》显示 , 有七成受调查者感到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 , 打着“粘性”的幌子“算计”自己 。这让人不禁想起PC时代 , 某些“流氓软件”也是这种套路 , 一旦下载了就别想卸载干净 , 牢牢地盘踞在用户的硬盘之上 。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 , 效果明显 。
追求用户粘性当然没错 , 但是要靠强大的功能、友好的界面、简洁的操作、可靠安全的体验 。在用户知情并且同意的状况下 , 适当收集信息和数据 , 不为过 。但是如果用强拉硬拽、隐瞒窃取用户信息隐私等方式追求“粘性” , 则是粗暴地侵犯着用户的核心利益 。时间长了 , 于人于己都是巨大折损 。
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 不仅仅是每个互联网用户的责任 。作为互联网服务的提供者 , 同样责任重大 。这些年来 , 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发展 , 收割了巨大流量和红利 。发展的同时 , 治理也必须跟上 。
今年3月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 对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作出系统部署 , 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 。科技向善 , 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 互联网企业也要加强科技伦理的塑造 。一个好的产品、一项好的技术一定要受到法律或者伦理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 把技术规则体系纳入到由法律、伦理所构建的社会规则体系中 , 就是科技向善的过程 。
【热评|网络空间多一些“一键式”操作】互联世界最吸引人之处 , 莫过于开放共享、平等友好、扁平快捷的互联网精神 。不管是“进门”还是“出门” , 不管是前端还是后台 , 多一些“一键式”操作 , 少一些“套路式”绑定 , 网络空间的明天会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