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丽生:深潜10902米的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王祝华 实习生 曲怡臻
在2022年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媒体见面会上 ,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贺丽生分享了她与海洋的故事 。
【贺丽生:深潜10902米的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海洋的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 , 但人们对海洋却知之甚少 , 甚至还不及人类对月球的了解 。深海特别是深渊生物的研究与陆生生物相比 , 相差甚远 , 原因之一便是获取深海生物样本困难 。”贺丽生介绍 。
贺丽生:深潜10902米的海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贺丽生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探索深海生命系统 。面对科研难题 , 她与工程部门紧密合作 , 研制了生物诱捕器、保温防逃逸装置及底栖生物负压吸引器等 , 解决了深海及深渊底栖生物的采样问题 。这些装置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 , 目前已在多个航次中 , 包括南海、南海冷泉、马里亚纳海沟、菲律宾海沟、印度洋热液区甚至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渊获得了成功应用 , 捕获了大量深海及深渊生物样品 , 为我国深海及深渊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海洋科学工作者需要经常出海 , 海上的那部分工作对后面的科研分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海上工作第一要克服的就是晕船 。“晕船就像牙疼一样 , 没什么大事 , 但晕起来 , 也会要人命 。”贺丽生笑谈道 , 有一次她搭乘一艘约三四百吨重的船只在南海测试自主研发的设备 , 遇到了台风 , 船晃得厉害 , 她当时就晕船非常严重 。在工作中 , 这样的事情会经常发生 , 大风、小风 , 基本每次出去都会遇到 , 全程风平浪静的时候非常少 。除了晕船 , 每次出海的时间也很久 , 特别是远洋航次 。2014年至今 , 贺丽生共参与了大小科考航次10余次 , 包括5次远洋航次 , 并在海上工作时间长达300余天 。
2020年10月至11月 , 贺丽生参与了“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深潜器的海试任务 , 期间 , 她下潜至10902米深度 , 成功获得了万米海底的生物样品和原位测试的数据 , 同时 , 也为后续的万米海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而她也成为首位到达“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的华人女性科研人员 。
“‘奋斗者’号进行一次万米海试大约需要14个小时 , 出舱的时候 , 腿都是僵住的 , 不能立刻站起来 。然而 , 任何辛苦都是值得的 , 海上工作即便困难再多 , 风险再大 , 我们也会砥砺前行 , 因为这件事需要有人去做 。”贺丽生说 。
中科院在2014年建立了深渊专项B , 贺丽生也参加并负责了其中的一些任务 。深渊专项建立后 , 科研成果由之前的几篇增加到几十篇 , 揭示了深渊生物不同于浅海近缘物种的独特的生存策略 , 开创了我国“深渊生物学”的国际领先地位 。
贺丽生肩负着作为海洋人的使命 ,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 她积极参与了很多海洋科普教育活动 , 对广大公众了解我国深潜事业以及万米深潜的经历起到了积极作用 。
“我将继续在科研一线脚踏实地、上下求索 , 攻坚克难、奋勇拼搏 。”贺丽生说 , 身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 科研工作者要珍惜机遇、只争朝夕 ,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而不懈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