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浏览器退场倒计时

作者何畅
编辑/董雨晴
一则消息的出现引发了部分互联网用户的集体怀旧 。
5月15日 , 微软Edge浏览器官方发布微博 , 称IE浏览器(即InternetExplorer)将于6月16日正式退役 , “IE27年的旅程 , 从今以后 , 这条路由Edge替IE继续走下去” 。
【IE浏览器退场倒计时】事实上 , 这并非新闻 , 早在去年5月 , 微软官方就对外宣布了该计划:一年后 , 公司某些版本的Windows系统将不再支持其当前版本的IE11桌面应用程序 。随后 , 微软更多次通过Windows消息中心提醒用户 , 敦促其尽快迁移至Edge浏览器 , 称后者将“提供比InternetExplorer更快速、更现代的体验” 。
“快速”和“现代”对应的是“缓慢”与“老旧” 。的确 , 自诞生以来27年的时间里 , IE浏览器曾凭借与Windows系统的强绑定飞速占领市场 , 一度以业内霸主身份傲视群雄 , 却也因为性能优化和兼容性问题备受用户嫌弃 。正如微软Edge浏览器官方微博所言:“IE风波不断 , 饱经沧桑 。”
尽管如此 , 在调侃“终于不用吐槽IE了”的同时 , 不少用户也开始追忆自己上网冲浪的青葱岁月 。毕竟 , 那个曾经被固定在电脑桌面某个角落的天蓝色图标 , 为无数人打开了通过互联网看世界的大门 。
从辉煌到落寞
虽然听起来是个“老古董” , IE浏览器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95后” 。
1995年 , IE浏览器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凭借与Windows系统的捆绑销售 , 加上简洁的设计与交互 , 微软将其迅速推广 , 并力压当时的主流浏览器网景 , 在浏览器大战中一路领先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 , 2002年和2003年 , IE浏览器的市场占有率甚至高达95% , 风头一时无两 。
在智能手机尚未问世的年代 , 桌面浏览器几乎是访问互联网的唯一窗口 。一位90后用户至今清楚地记得 , 小学计算机课上 , 老师演示如何上网查询内容 , 就是通过IE浏览器完成的 。“那时还叫微机课 , 台式机配的都是看起来特别笨重的显示器 , 开机时屏幕上闪过一串又一串字母 , WindowsXP系统还很流行 , 一转眼已经过去快20年了 。”
那无疑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 。但很多时候 , 所谓的优势与捷径其实更像是一把双刃剑 。IE浏览器的崛起源于始终同Windows密不可分 , 这令微软成功地后来居上 , 却也为其被指利用垄断优势进行不正当竞争、与美国司法部展开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埋下了伏笔 。或许是一骑绝尘的市场占有率令微软有所懈怠 , IE浏览器优化升级的脚步显然跟不上用户吐槽的速度 。
IE浏览器退场倒计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频繁出现的卡顿、堪比蜗牛的响应速度、一言难尽的效果呈现……问题层出不穷 , 可除了进行安全修复 , 在IE7出现之前的5年中 , 微软并未开发出更多功能以满足用户需要 。用户的忍耐当然是有限度的——2006年 , 《PCWorld》杂志评选出“史上最糟糕的科技产品” , IE6位列第八 。
就在IE浏览器抱着Windows系统的大腿不思进取时 , Firefox(即火狐)和Chrome等浏览器开始了它们的进击之旅 , 其源代码开源以及细节到位的服务对IE浏览器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更重要的是 , 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用户的使用习惯 , 操作系统的转移之下 , IE浏览器昔日的领先身位荡然无存 , 捆绑策略不再意味着动力 , 而是成为了包袱 。
微软不是没有努力过 , IE9携全新JavaScript引擎Chakra登场时 , 一度被寄予厚望 , 但为时已晚 , 对手已将差距拉开 , 用户并不买账 。IEMobile浏览器则是微软在移动端方向上的一次尝试 。然而 , 它只支持自家的WindowsPhone系统 , 却将蒸蒸日上的苹果与安卓拒之门外 , 自然反响寥寥 , 惨淡收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