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优越感”,是怎么开始的?( 三 )


“可乐优越感”,是怎么开始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海可口可乐团购注意事项图源:可口可乐团购链接
可乐优越感 , 能到几时?
随着各种号称零卡零糖的新兴饮料如高价苏打水、气泡水层出不穷 , “饮料内卷”不可避免 , 可口可乐也感受到了来自消费趋势变化的压力 。
去年第四季度 , 可口可乐全资收购了生产运动性能和补水饮料的饮料品牌BODYARMOR , 这也透露出这家主打碳酸饮料的公司未来的转型方向 。今年年初可口可乐又传出要和老对手百事联手 , 在国内市场“灭掉”新生代饮料品牌元气森林的消息 。
虽然高糖的碳酸饮料被年轻人认为是不健康的“垃圾食品” , 但可口可乐的毛利率一直都在60%以上 , 稳坐国际饮料商巨头地位 。
哪怕是今年年初在疫情影响下提价 , 但因涨价幅度有限 , 可口可乐零售价依然保持在一听3元上下 , 销量并未受到影响 。
根据可口可乐公司今年4月26日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 , 其净营收104.91亿美元 , 同比增长16%;实现净利润27.93亿美元 , 同比增长了24% 。
可口可乐旗下碳酸饮料 , 其实还有另外两款:芬达和雪碧 。非碳酸饮料还包括果汁品牌美汁源 。但真正成为稀缺软饮的只有可口可乐一款 。
“可乐优越感”,是怎么开始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源:可口可乐官网
事实上 , 可口可乐经久不衰的诱惑力 , 正隐藏于这种“明知故犯”的高糖配方之中 。其拥有的无糖可乐品类 , 又满足了追求健康可乐爱好者的需求 。疫情催化下 , 年轻人确实需要高热量、高爽感的饮料来增加幸福感 。
由于可口可乐百年来被赋予的解压舒爽属性 , 早已占据用户心智 。所以它比雪碧、芬达、橙汁 , 甚至同为可乐类别的百事 , 更容易受到追捧 。
不过 , 当可乐成为每家每户必购的“囤货标配”时 , 其稀缺性也在日益下降 。
目前在北京居家办公的肖云认为 , “可乐成为硬通货”的现象 , 可能只会短暂存在于上海 。毕竟食物一度短缺、物资获得需要靠团购、“非生活必需品”难以获得 , 都只会在特殊时期的一时一地 。
目前北京的物流渠道 , 无论是外卖还是物资还都是通畅的 。再加上参考来自上海人民的囤货清单建议后 , 自己身边几乎每个朋友家里都囤有一两箱可乐——毕竟在正常购物条件下 , 可乐并不难买 , 这就使得大家都不缺可乐 。
说到底 , 可乐的“稀缺性”只是特殊时期的营销手段之一 。当时机一过 , 失去了稀缺性的可乐便无法成为所谓“硬通货” 。哪怕真到了迫不得已以物换物的时刻 , 大家也会转而追逐下一个难以获得的普适货品 。那时的“硬通货”可能是老干妈 , 也有可能是肯德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