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助力煤炭码头实现“双碳”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国“智”造助力煤炭码头实现“双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长安在工作室工作王在御摄
中新社天津5月13日电题:中国“智”造助力煤炭码头实现“双碳”
作者:石蕴玉王在御
“这是李长安主任带领团队研发的柔性系统 , 现在我在操控室里5个小时就能完成原来2、3个同事12个小时的工作量 , 而且再也不用去煤堆旁的设备司机室里工作了 。”说着 , 在码头智慧管控中心内的徐连树 , 便通过港口柔性生产管控系统完成了煤炭装船的工作 。
由“李长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牵头研发的柔性生产管控系统 , 首次将“柔性配置”理念与港口业务相结合 , 实现了以全自动计算及人工智能为辅助 , 集计划、调度、执行为一体的散料码头智能全流程作业示范 , 开创了下一代智慧散料港口抽象模型和最佳实践 , 同时也为实现“双碳”这个国家长期目标提供了“最强大脑” 。
全国劳动模范、国家能源集团天津港务公司创新工作室主任李长安认为 , “短期内 , 专业化的煤炭码头的‘双碳’将尽力保障高效使用化石能源的可能性 。”
因此 , 他主持研发了国内首创 , 以“流程智能化”技术控制的煤炭高效直接装船工艺 , 可根据煤炭订单 , 实现煤炭从卸车、配煤、到直送码头、装船多路径作业的无缝切融合 , 有效解决了装船期间不同系统出力不匹配的问题 , 为更高效的流程生产模式打通了智能通道 。
同时 , 该工艺有效减少了煤炭进入堆场的堆取作业能耗、提高了煤炭的周转率 , 为煤炭港口的高效低碳运转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测算 , 该工艺全年可节约作业能耗几十万千瓦时 。煤炭在港中转时间平均减少97.9% , 也将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
另一方面 , 在谈及在建设智慧港口过程中 , 创新需求的来源时 , 李长安这样说道 , “我们从来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 , 创新是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 。我们的技术创新不仅要提高港口的作业效率 , 能源的使用效率 , 还要尽力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更舒适的实际操作环境 。”
中国“智”造助力煤炭码头实现“双碳”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智能取料无人自动作业3D投影演示 王在御 摄
码头煤炭料堆的全天候实时三维建模 , 是堆场单机实现无人化作业的一项世界性难题 ,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 李长安带领团队进行18个月的自主攻关 。他们不断查阅各项资料 , 采用数学建模技术 , 经过反复测试 , 成功研发“全天候高效散料堆场单机无人操控系统” 。
该项目经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鉴定该系统为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在该集团全国45台堆场单机上实现了推广 , 生产效率提升5% , 年节约操作人力成本60% , 并且首次在华南钢铁行业实现了跨行业输出 , 促进了行业进步 。
【中国“智”造助力煤炭码头实现“双碳”】“中国智造”是未来工业转型的核心 , 是坚持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智能化之路 。煤炭码头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智能操作体系将为“智能制造”增添动力 。在谈及参与用“中国智造”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目标时 , 李长安表示“只要想去干的 , 一定都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