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电子:一道价值重估的难题( 二 )


当前的中国客厅 , 在展示和待客功能被严重弱化后 , 电视机逐渐从必选消费品往可选消费品过渡 , 一些年轻家庭甚至没有电视 。即使多数有电视的家庭 , 观看时间也越来越短 。
这意味着 , 市场的换机周期在拉长 , 购买需求的主要拉动力正在稳步下降 。相关业内人士曾透露 , 当前电视剧平均换机周期在12年 , 远超7年安全使用期 。
/02/
从电视终端走向AloT市场
眼下 , TCL电子的电视业务正遭遇成长“天花板” , 如何构建新增长极成为企业的挑战 。
从财报入手 , TCL电子正从电视终端向AloT(人工智能+互联网)延伸 , 包括智能眼镜13、路由器、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智能连接产品在内的创新业务和家庭互联网业务 , 为用户提供多屏实时互动、全场景智慧感知的产品与服务 。
换而言之 , TCL电子渴望在AIoT新业态中找到第二条盈利曲线 。
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AIoT市场规模超5800亿元 , 同比增长53% , 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09亿元 , 2018至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30.49% , 是一条高景气度赛道 。
TCL电子:一道价值重估的难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1年 , TCL电子创新业务收入85.46亿港元 , 同比增长86.72% , 营收占比从2020年的9%扩大到11.4%;互联网业务收入18.5亿港元 , 同比增长49.9% , 占比基本和去年持平 , 为2.5% 。
分板块看 , 智能连接和智能家居同比分别增长34.2%、78.9%;国内互联网业务(主要为雷鸟网络集团相关业务)收入达14.9亿港元 , 同比大幅增长63.7%;海外互联网业务的收入达3.6亿港元 , 同比增长11.2% 。
直观地讲 , 创新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已成为拉动TCL电子的业绩的新引擎 , 但问题都是体量太小 , 不足以引致集团的规模增长 。
拆解TCL电子的财报 , 近两年营收增长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并表 , 2019年4月并入雷鸟网络 , 2020年9月并入中小尺寸显示业务、智能连接相关业务 , 内生增长不多 。
另外 , 根植于现实 , AIoT这一概念肇始于2018年 。随后不久 , 以BAT为代表的各互联网大厂、传统制造业巨头、以及新兴的独角兽都毫无犹豫地踏进 , 现如今早被“挤爆” 。
诸如雷军曾在2020年初豪言 , 在“5G+AIoT”战场上 , 未来5年小米将至少投入500亿元;京东推出“京鱼座”AIoT生态 , 专注智能生活;华为5G+AIoT , 彰显万物互联雄心……
抛开上述对手不谈 , 格力、美的、海尔等头部家电企业 , 以及海信、创维、康佳等同一时代的老竞友也悉数下场 。
谨慎乐观而言 , 基于硬件优势 , 全球布局实力 , TCL电子有逐浪御风、打开增量空间的机会 , 但需要指出的是 , AIoT的内核是人工智能 , 并由此匹配感知、连接、交互、智能等全方位能力 , 这方面互联网企业比较擅长 , 而传统企业的理解相对不深 , 且缺乏年轻人的“拥趸” , 不是加装了超大屏幕就可以称之为AIoT家电的 。
也就是说 , 在生态体系对抗上 , TCL电子处在弱势中 。
/03/
黑电行业的价值重估难题
TCL电子于1999年上市 , 市值一度超千亿港元 , 但近十年 , 其股价一直低位徘徊 , 截至2022年4月20日 , 收盘价为3.45港元/股 , 市值只剩86亿港元 。
这期间 , 即便有利好消息放出 , 资本市场对TCL电子也没有强烈的做多情绪 。
譬如 , 2022年2月23日 , TCL电子正式发售新品银弧极速智屏P11系列 , 12nm制程工艺、拥有2.6TAl、双重120Hz……
可是 , 无论宣传的怎么高亢激昂 , 这款在堆料和配置上堪称“王炸”的电视却没有激起任何波澜 , 公司股价当天反响平平 , 次日更是暴跌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