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远井储量体”的大门

本文转自:中国石化报
【打开“远井储量体”的大门】打开“远井储量体”的大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延迟酸远距离沟通技术应用示意图
打开“远井储量体”的大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延迟酸技术应用效果对比图
讲 述:罗攀登 西北油田工程技术研究院储层改造研究所所长 整 理: 本报采访人员 王福全
常规酸缓释性能差 , 有效反应时间短 , 无法完全疏通酸化目标段 , 导致“储集体2”无法动用 。延迟酸技术将缓释时间由3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 , 可有效动用远距离储集体目标 。多项指标对比表明 , 延迟酸较常规酸现场应用效果更好 。
“卡脖子”难题
塔河缝洞型油藏经过40余年的开发 , 近井资源动用程度较高 , 远井剩余储量在经过注水、常规酸压等传统手段挖潜后 , 仍然有约4.5亿吨的储量无法动用 。超大规模酸压、大型加砂、侧钻等储量动用手段作业时间长、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西北油田科研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延迟酸远距离沟通技术 , 有效解决了老井注水替油和常规酸压无效或低效的难题 , 目前实施12井次 , 有效率达到90% , 累计增油2.5万吨 。这一技术突破为塔河油田动用远井剩余储量提供了新方案 。
攻关故事
塔河缝洞型油藏经过40余年的开发 , 近井资源动用程度较高 , 远井剩余储量在经过注水、常规酸压等传统手段挖潜后 , 仍然有很多储量无法动用 。
2019年3月 , 我们储层改造研究团队连续召开三次技术讨论会 , 大家集思广益 , 寻找突破方向 。在激烈的讨论后 , 我们形成共识:动用远井储量的关键是打开远井储集体的“大门” , 而且“门”要开得宽阔 。在反复比对超大规模酸压、大型加砂、侧钻等多种方法后 , 我们决定将攻关固态延迟酸技术作为开门的“金钥匙” 。
其实这条路并不好走 。当前成熟的缓速酸液主要是地面交联酸 , 它是依靠增加黏度降低氢离子传输速度 , 有效反应时间最长达到30分钟 。这一指标已接近天花板 , 如果进一步增加黏度 , 将影响现场泵注作业 。
我们团队综合分析酸岩反应“氢离子释放、氢离子运移至岩石表面、氢离子与碳酸盐岩反应”三个关键步骤 , 决定从“慢生酸、慢传质、慢反应”三个方向攻关固态延迟酸技术 。
针对慢生酸难题 , 我提出了固体非酸材料温控溶解、水解生酸的想法 。专攻生酸材料的研究人员李永寿连续扑在实验室里80余天 , 开展了200多组实验 , 成功研制出符合条件的固体生酸材料 。
在慢传质难题攻关上 , 研究人员方裕燕建议采用非交联生物聚合物体系作为固体材料的携带液 , 她主动承担了此项任务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验 , 最终研发出高温下黏度在20至30毫帕·秒的高效携带液体系 。这让延迟酸的缓速性能大幅提升 , 延迟时间达到180分钟 。
研究人员安娜担负起缓蚀剂的研究 。经过广泛调研 , 开展大量的复配实验 , 最终研究出多元协同的高效缓蚀剂 , 有效解决了固体类酸液的点蚀问题 。
团队经过5个月的共同努力 , 固态延迟酸体系最终定型 。
2019年9月 , 我们优选T805(K)井开展现场试验 , 但应用效果未达预期 。项目组负责人宋志峰和同事们在现场持续分析研判 , 多次修正延迟酸技术选井方法 , 最终建立了一套有效性达90%以上的选井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