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织就“安全网”全面保障航天员回家之路

【“成都造”织就“安全网”全面保障航天员回家之路】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成都造”织就“安全网”全面保障航天员回家之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天上午 ,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研究所(简称“中电十所”)副总工程师、首席专家柴霖也完成了长达半年的任务 。为确保中电十所研发的测控通信系统运行顺利 。柴霖带领团队从成都到北京、天津、西安、佳木斯 , 再到河北涞水 , 连续6个多月辗转多地联试对接 。“测控通信系统是天地一体、多单位协同的大系统工程 , 外场联试工作量很大 。”柴霖说 。
此次保障航天员回家 , 测控通信系统起到主要作用 。测控通信系统也是中电十所承担的任务比重最大、最为重要的部分 , 包括3艘远望号测量船、东风站、青岛站、喀什站、纳米比亚站、天链多颗中继卫星地面终端站及测距转发站 , 占全部参试测控设备的70%以上 。这些陆基、海基和天基测控3种类型的十几个测控站 , 从不同的维度为神舟十三号织就了一张安全高效的测控通信网络 , 对载人航天器实现100%的测控通信覆盖率 。
此外 , 柴霖介绍 , 中电十所研制的时统设备还承担着“时间指挥官”的角色 , 起到“对表”的作用 。其部署在发射中心、飞控中心、卫星测控中心及各测控站、测量船上 , 为整个系统中各种用户设备提供标准时间信号和标准频率信号 , 使分散在各地的用户设备在统一的时间基准下同步工作 。“从发射、入轨、对接、分离到返回着陆 , 整个载人航天系统各设备需要在统一的时间、统一的频率下同步工作 。”
全方位全面保障此次任务顺利进行 , 电子十所还针对逃逸指令接收机反复做过多次实验 。据悉 , 长2F运载火箭外测安全系统的应答机和逃逸指令接收机(运载火箭外测安全系统)也全部为中电十所研制(航天员返回阶段不使用) 。应答机与地面雷达协同 , 完成对运载火箭的全程实时航迹测量 , 提供精准的外测数据 , 用以判断飞行是否正常 。
柴霖介绍 , 作为救生装置 , 凡是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火箭上 , 都会装载逃逸塔 。它位于火箭最顶尖 , 塔高8米 , 从远处看好似火箭上的避雷针 , 被誉为是保障航天员安全的“生命之塔” 。一旦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偏离了轨道或者点火不正常等意外情况 , 地面控制人员会连续向飞船发送逃逸指令代码 。这时 , 位于逃逸塔内的逃逸指令接收机就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它会收到信息 , 解读信息 , 根据地面控制人员连续发送的信号进行自动校验、纠错和判断 。一旦确定逃逸指令 , 它会自动发指令给逃逸塔 , 后者迅速带着航天员的舱脱离火箭 。”柴霖说 , 逃逸指令接收机在正式任务中从未启用过 , 也希望它永远不要被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