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镝 | 筹款平台之“愁”怎样解?

【鸣镝 | 筹款平台之“愁”怎样解?】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鸣镝 | 筹款平台之“愁”怎样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轻松、水滴 , 最近都有点愁 。
近期 , 多家大病筹款平台纷纷打破上线以来坚持已久的“大病筹款0服务费”模式 , 开启商业化收费举措 。然而 , 用户并不买账 。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服务费”等关键词 , 相关投诉达百余条 。
争议
收费行为暧昧不清
笔者梳理发现 , 多数投诉集中在“平台收取服务费 , 却未尽到提示义务”“投诉后即可退费”“服务费比捐款费都高”等方面 。几番操作看下来 , 好像平台在收取服务费这件事上还没理清思路 , 带着几分试探 。
回看大病筹款平台的发展历程 , 争议也从未间断 。此前 , 水滴敲钟上市 , 引发舆论哗然 , “借公益行生意”的质疑不绝于耳 。游走在公益与商业之间 , 尽管多家平台始终强调自身的商业属性 , 但由于业务范围的特殊性 , 边界始终模糊不清 , 成了至今未解的课题 。
难题
原有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大病筹款平台在国内历经十年发展 , 累计帮助了数百万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 , 筹集了几百亿的治病钱 , 从未以“收取服务费”的形式创造盈利 。以水滴筹为例 , 上线初期水滴筹就公开表示不收取服务费 , 此举为平台赢得了大量用户 , 其他筹款平台纷纷跟进 , 不收服务费成为行业惯例 , 盈利主要依靠“筹款+互助+保险”导流变现的商业模式 。
直至去年8月 , 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 “导流变现”的模式难以为继 , 运营成本面临现实困境 , “自我造血”压力陡增 。在此背景之下 , 多家平台开启收费模式 。此番试水 , 说明行业在调整原有商业逻辑 , 寻求新的盈利点覆盖平台运营成本 。
方向
在公益和商业间探索发展路径
转变初期用户不买账 , 基于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由俭入奢易 , 由奢入俭难 。对于早已习惯免费参与社会公共事业的用户来说 , “我的爱心应该直达受助人 , 平台岂有从中抽成的道理 。”
诚然 , 互联网个人互助平台作为商业平台支持下的网友自愿互助 , 具备社会公共属性 , 但它和组织化慈善又有区别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 公募慈善机构最高可以收取10%的服务费 。慈善基金会、公益组织尚且如此 , 更不用说自负盈亏的商业机构 , 大到平台的运维成本、小到工作人员的工资 , 都是开销 。这些钱 , 让平台机构“用爱发电”并不现实 。
鸣镝 | 筹款平台之“愁”怎样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为捐款者与受助人之间的“桥梁” , 收取部分合理的“桥梁维修”费用无可指摘 。须知 , 一架不能按时检修的桥梁 , 发生安全事故只是时间问题 。在大病众筹这个具体的场景下看 , 免费的服务方式不足以支撑业务可持续发展 , 对平台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力量形成掣肘 , 想要实现良性运转 , 当务之急是要探索合理的盈利模式 。
问题的关键在于 , 这笔运营费用可以收 , 费用收取的合理性和费用支出的透明度却一个都不能少 。如何收、收多少 , 恐怕要在监管视线内制定出更清晰的行业标准 , 而非“你收3块 , 我收5块”的各行其是 , 更不能出现以试点为名的朝令夕改 。如此折腾 , 只会加速损耗行业信任度 。
鸣镝 | 筹款平台之“愁”怎样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