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满了南山

作者:黎荔
上世纪末的诗歌 , 人人都能说几句顾城北岛 , 若论暗藏风骚 , 还数诗人张枣 。你未必听过他的名字 , 他已于五年半前离去 , 但他的某首诗却依然不断被提起 。
梅花落满了南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镜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 。低下头 , 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 ,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这是一首典型的由内向外延伸的诗歌 , 整首诗的气息扑面而来 。《镜中》由于指称的不确定性 , 导致解读的不可能完成 , 诗中的“她”是现实中确定的一个人 , 还是镜子中出现的幻像 , 这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这首诗从第一行开始就揽镜自照 , 在镜中不断折射 , 实现主体与客体的频繁转换 , 最后在折射中返回第一行 , 整首诗等于什么也没有说 , 诗歌从叙述的开始到结尾 , 在形式上完成了一次循环 。在镜中 , 下一行诗成了前一行诗的节外生枝 , 每一行诗都在拐弯 。整体形成了一种余音袅袅、回环无尽的意味 , 告诉读者这只是一段镜中的旅程 。理发店里也常有这样的景象 , 店里相对的两面墙上装有镜子 , 由于反射 , 一面镜子中的事物便能无限地出现下去 , 让人微微带着某种眩晕感 。这首诗也就是以此形成了强烈的风格 , 一种对于回忆的迷恋 , 与往事相纠葛的现实 , 从无法置信到若有所悟 , 似乎是镜中之镜 , 叠现出日常中不见的自己 。他的思绪在虚空的时空世界游荡 , 看见什么美的事物就采拾回来 , 幽深的庭院 , 静寂的梅花 , 忧伤的美人 , 如衔接过去一个人的梦 , 轻幻空灵 , 又好像是晨风中的露珠 , 给人一闪即逝的感觉 。
梅花落满了南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镜中》的阐释总是无功而返 , 好像它什么都表达了 , 又好像什么都是惊鸿一瞥 , 稍纵即逝 。也许 , 诗歌本身并不能为读者提供什么切实可感的东西 , 它留下的空间应该由读者自己去填补 。如李商隐的《锦瑟》 , 不断的误读 , 反而打磨出不同的面 , 像一颗钻石 。好的诗是叫人无可奈何的:诗句这么优美 , 让人试图解剖其意义又觉得不恭 , 诗意这么稠密 , 如果只安于美的欣赏又觉得不敬 , 诗义这般玄妙 , 想彻底了解它又觉得冒昧 。满眼镜花水月 , 空劳探手之情 。
在文学激情燃烧的20世纪80年代初 , 少年张枣顶着诗歌的风暴入川 , 二十诗章惊海内 , 以《镜中》、《何人斯》等作品一举成名 , 成为著名的“巴蜀五君子”之一 。诗人柏桦说 , 他20出头写出的《灯芯绒幸福的舞蹈》 , 就足以让他的同行胆寒 。选几行看看吧:
她大部分真实 。台上
锣鼓喧天 , 人群熙攘;
她的影儿守舍身后 ,
不像她的面目 , 衬着灯芯绒
我直看她较美的式样 , 待到
天凉 , 第一声叶落 , 我对
近身的人士说 , “秀色可餐 。”
我跪下身 , 不顾尘埃 ,
而她更是四肢生辉 。出场
入场 , 声色更迭;变幻的器皿
模棱两可;各种用途之间
她的灯芯绒磨损 , 陈旧 。
天地悠悠 , 我的五官狂蹦
乱跳 , 而舞台 , 随造随拆 。
衣着乃变幻:“许多夕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