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人世间》看“冷经济”寒冷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吗?

本文转自:华舆
作为茅盾文学奖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 , 自开播以来热度居高不下 , 忠实拥趸从“60后”
到“00后” , 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记忆 。
这部剧时间跨度大 , 人物形象生动、立体 。剧中人以智慧、善良、坚韧来应对人生跌宕和时代变迁 , 所呈现的时代精神、烟火气都是当下荧屏的稀缺品 。有人评价说 , 一部《人世间》 , 不仅讲述周家三代人的悲欢离合 , 更是我国东北地区近50年发展历程的缩影 。
在电视剧《人世间》中 , “江辽省”“吉春市”是原著作者梁晓声虚构的一座东北地区省会城市 。有细心网友发现 , 在这部剧里 , 冬天的场景格外多 , 不由感慨:“一部《人世间》 , 半部在下雪 。”
的确 , 《人世间》的镜头中 , 下雪的场景有很多 。不少故事情节都发生在天寒地冻、雪花飞舞的冬季 , 其时长几乎接近全剧的一多半 。究其原因 , 还是在于冬天的冷与雪 , 其实也代表了人们心目中对东北大地的某种印象 。
寒冷的冬天不仅影响着“光字片”棚户区居民的生计 , 也制约着“江辽省”的发展 。剧中 , 回家乡投资的骆士宾问已是一方父母官的周家大哥周秉义:“作为老工业基地 , 为何吉春的发展越来越落后?”
对此 , 周秉义苦笑道:“太冷!”
在他看来 , 冬季气温低、上冻期长等 , 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
从电视剧《人世间》看“冷经济”寒冷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电视剧《人世间》剧照 。
我国东北为何这么冷?
说到东北的冷 , 人们很喜欢用我国的哈尔滨和法国巴黎相比 , 这两座同纬度城市的气候差别也确实巨大 。资料显示 , 哈尔滨1月最高气温为-13℃ , 最低为-24℃;巴黎1月最高气温为7℃ , 最低为2℃ 。如果按纬度来看 , 西欧许多大城市 , 如伦敦等 , 所处纬度都要比我国东北地区靠北 , 但冬季气候明显要更温暖 , 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 , 冬季气候如何 , 首先要看“冬天的风从哪儿来” 。
我国背靠亚欧大陆 , 面向太平洋 , 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造就了典型的东亚季风区 , 即夏季吹来自海洋的东南风 , 温暖、潮湿;冬季正好相反 , 吹来自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的西北风 , 这就好比一个大号的“制冷空调” , 每年冬季 , 距离“出风口”最近的东北地区便成为了降温最厉害的地区 。欧洲的情况则不同 , 尤其西欧地区恰好处于中纬西风带 , 来自大西洋的温暖湿润气流被西风带向欧洲大陆 , 起到了冬季增温、加湿的作用 。
此外 , 特殊的地形环境也对东北冬季气候影响较大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 要数锡霍特山脉-长白山脉 。一方面 , 它阻碍了东北地区腹地和海洋之间的水汽交流 。在正常的水汽交换区域 , 如我国东南沿海的任何地区 , 温暖潮湿的水汽都能从大洋上轻松进入内陆 , 成为滋润土地、调节气温的“能手”;唯独在东北 , 这个水汽循环较难完成 。另一方面 , 该山脉东北-西南的走向 , 对于西北方向长驱直入的冷空气是“不设防”的 。这就导致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在一路上可以既不容易遇到温暖水汽 , 也无地形阻碍 , 长驱直入 , 对东北地区进行“速冻” 。而西欧地区地形十分破碎 , 海岸线异常曲折且深入内陆 , 使得整个欧洲三面临海 , 海洋对陆地气候的调节能力更强 。
除了风与地形的影响 , 洋流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在强大的西风吹拂下 , 大西洋上形成了一个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大致方向是由南向北) 移动的大西洋暖流 。这条暖流不断将低纬度的温暖海水带到欧洲大陆附近 , 对陆地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 , 让陆地更加温暖 。这条洋流不仅经过西欧沿岸 , 甚至还一路冲到北冰洋 , 直达摩尔曼斯克 , 在北极圈内生生地造出了一个“不冻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