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影城的光影30年:那些电影,那些人,那些事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电影开场前 , 如果时间充足 , Beckie喜欢坐在上海影城一楼的咖啡厅 , 看人群来来往往 , 心里升起一种隐秘的幸福——她心说 , 这里都是喜欢电影的人 。
上海影城的光影30年:那些电影,那些人,那些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海影城 王彼得 供图
如果正逢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部分简称“上影节”) , 这种幸福半径会外溢到上海影城方圆一二公里——奔赴盛会的影迷们在番禺路的咖啡厅 , 在法华镇路的酒吧 , 在幸福里的餐厅 , 热烈而真挚地探讨电影 。运气好一点的话 , 还能“捉”到导演、演员 , 初夏的上海 , 空气里都有胶片的气味 。
1987年奠基 , 1991年建成 , 1993年举办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30岁的上海影城之于上海乃至全国 , 已成为电影文化和影迷精神的化身 。
影城之于“四眼老王” , 也许是索菲亚·罗兰、苏菲·玛索们的风采 , 吴贻弓的喜悦泪水;
之于DD7 , 是那些年为上影节买票通宵排的队 , 由此结识的一群好友;
之于王彼得 , 是从杨浦转两辆公交的奔波 , “第1厅”大幕缓缓拉起的仪式感;
之于武汉的鹏鹏 , 是《铁道员》导演降旗康男举着已去世的高仓健的照片 , 站在影城门口 , 显得孤独、伤感而又笃定;
之于Beckie , 是1993年时的高中记忆 , 是2018年在新华路街头陪着时任评委张震走了一个来回 。
承载着三十年的光影记忆 , 2022年2月21日起 , 上海影城将进行更新升级 , 与影迷们说一声暂时的“再见” 。
上海影城的光影30年:那些电影,那些人,那些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1年 , 上海影城挂出“感恩30年”横幅 邹佳雯 图
1991年建成 , 曾创下多项中国电影放映史纪录
“造上海影城是吴贻弓那一辈艺术家一直以来的心愿 。”王佳彦如今是上海电影节雷打不动的排片人 , 以“四眼老王”的昵称为影迷所熟知 。他曾先后担任上海影城业务经理、销售总监、办公室主任、副总经理 。
上海影城的光影30年:那些电影,那些人,那些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佳彦在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王佳彦 供图
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人员 , 影城的原址是一个木材厂 , 但是地理位置非常好 , 边上就是新华路 , 那时被称作国宾道 。
上海影城的光影30年:那些电影,那些人,那些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海影城 旧图 来源:上海地方志办公室官网
上海影城在1991年建成 , 最初有5个放映厅 , 是上海首家多厅影院 , 也创造了多项中国电影放映史的纪录 , 如在中国率先放映8声道影片、率先放映数字影片等 。
“最有名的是千人厅 , 除了大 , 很特别的一点在于它的天花板上也有喇叭 , 声音回响很震撼 , 观影效果就是不一样 。”王佳彦说 。
上海影城造好后 , 大家就想着办影节的事儿 。1992年 ,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主席别雷松一行人来考察 , 王佳彦负责接待 。经过对设备、规模、市场的层层评估和考量 , 协会认为上海影城具备条件 。1993年 , 上海国际电影节诞生了 。
Beckie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 , 第一次进影城就是在1993年 , 她上高一 。
“印象中 , 看到媒体报道 , 这个是最大的影城 , 条件是最好的 , 大家进去看了以后 , 确实也是大受震撼 。哇这么大的厅!”Beckie记得自己在上影节期间看《刺杀肯尼迪》 , 坐在靠后位置 , 也能看清电影的每一个细节 , “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 回去还写了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