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仍是那个少年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我们仍是那个少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雄狮少年》设定原画 。
【我们仍是那个少年】我们仍是那个少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雄狮少年》设定原画 。
问:由于上一部片子没达到预期 , 团队正处于低谷期 , 在艰难的情况下你们是怎么坚持下来 , 有勇气继续做了《雄狮少年》这部影片?
《雄狮少年》团队:《雄狮少年》就是我们抓住最后一次机会 , 我们已经撑了一年多 , 还好我们核心团队还在 , 一直撑到《雄狮少年》出来 。凭借剧本和这个充满民族底蕴色彩的故事 , 得到了资方的支持 。所以说这个片子就是相当于最后一搏 , 我们是义无反顾的去做的 。
问:你们以前提到 , 前期调研创作占了很大的比重 , 当时这种到现场调研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 是怎么解决的?
《雄狮少年》团队:我们调研工作主要集中在两块 , 一是关于舞狮的相关的文化和他们的专业性上;再者就是场景上 , 尤其是农村的场景 。其实调研于我来说 , 最重要的是两个方向 。一是从审美上:我们的主美、导演需要去感受 , 审美是感性上的东西 , 需要去大量的走访 , 大量的去感受 , 大量的拍照片回去琢磨 。我们常说这个村子很有味道 , 这是很虚的 , 到底“味道”是怎样的 , 我们就得把美学的东西印在脑海里 , 感受整个村子的氛围 , 才能再把这种“味道”呈现在银幕前 。
然后就是针对技术层面上的调研 , 就要非常理性的去做分类 , 研究细节 。比如说村子里的植被……我们都要去做非常仔细的分类 , 纯理性的去做这个事情 。那包括下一部片子 , 我们有可能会找植物学家介入进来去做这个事情 , 之前做雄狮的调研我们没有资源 , 完全是自己特别痛苦地去做这个事情 , 之所以我们最后电影呈现出来“味道”对 , 以及让广东观众觉得这就是我身边的场景 , 正是基于这两点:一方面整体来说画面的构成构造 , 它的味道是对的 。再一方面从细节上来看 , 所有的这些细节都是合理的 , 这样就能让观众有个代入感 。
问:调研过程是否艺术设计部门或者团队先行 , 做好气氛图或者是速写的一些重要的点 , 然后再由技术的团队去把细节和逻辑去丰富?
《雄狮少年》团队:是有这么一个流程 , 但是调研的时候我们艺术与技术团队同步走 , 因为它不是一次调研就能解决问题的 , 它是一个过程 , 一步步细化推进 。因为当你第一次去村子 , 根本不知道从哪着手 , 繁杂的细节和过多的信息 , 只有深入采风之后 , 你才能去沉下心来去研究那些细节 。然后再一个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 , 我们还在不断地尝试去制作 , 有时候我们会带着疑问去村子里再去采风 , 再去调研 。
如果是外地的话 , 我们就更需求助专业的植物学家或者民俗学者了 。这次在广东我们选在顺德去采风也是这个原因 , 因为我们在没有专业人士的支持下 , 我们只能靠自己去感受去琢磨 , 所以这个成本当然是高的 , 但是如果有专业人士介入到团队里面来的话 , 我们可以去外地集中一个月去感受一下 , 然后高强度地去做一些学习 , 再由专业人士指导 , 基本上就可以达到同样的结果 , 缩短调研时长 。
问:动画本身是很多夸张、天马行空特质的电影类型 , 但《雄狮少年》偏偏又是一个非常实在的故事 。你们团队创作时如何去平衡这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