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起家的新时达投入智能机器人制造,智能工厂成为数字经济主战场

本文转自:上观
电梯起家的新时达投入智能机器人制造,智能工厂成为数字经济主战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海数字经济新赛道上 , 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三驾马车齐推并进 , 成为上海积聚高质量发展的新势能 。市经信委智能制造推进处透露 , 今年是“10030”工程的收官之年——到年底 , 上海将推动打造100家标杆性无人工厂 , “30”即建设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10家世界一流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搭建10个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
智能制造领域 , 除了特斯拉、蔚来、威马、华人运通等新型车企外 , 传统车企如上汽也在数字经济领域乘风破浪 , 如智己成为高端豪华纯电动品牌 , 飞凡成为科技时尚的主流品牌 。
智能机器人领域 , 新时达、达闼、新松、沃迪等一批上海本土机器人企业异军突起 。在位于嘉定的新时达智能工厂里 , “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场景已经出现 , 工厂已经具备了年产1万台(套)六轴工业机器人以及500套机器人柔性工作站的能力 。新时达原先从事电梯控制系统的开发生产销售 , 但早在2006年 , 新时达便开始投入机器人制造 。原因有二 , 一是电梯和机器人技术联系密切 , 都追求自动化 , 原理相通;二是彼时的机器人仍是巨大的蓝海市场 。放眼全国 , 和新时达出身相同的汇川、广日、康力等企业 , 均先后加入机器人制造行列 。
随着智能制造深入实施 , “无人工厂”“黑灯工厂”等智能制造概念应运而生 。不过 , “无人工厂”并不意味着一个人都没有 , 而是“少人化” 。生产线大部分工人被替换成机器人 。这带来的一个积极转变是 , 企业可以摆脱对普通劳动力的依赖 , 转为对研发型人才的需求 。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世界机器人2021工业机器人》数据显示 , 中国2021年平均机器人密度为246台/万名工人 。而上海的机器人密度为383台/万名工人 , 新时达的机器人密度更是高达1080台/万名工人 。机器人密度不断增长的过程中 , 用工成本不再成为只做加法的算术题 , 机器人的研发成本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
【电梯起家的新时达投入智能机器人制造,智能工厂成为数字经济主战场】在上海 , 智能工厂正成为经济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 , 它们像“底座”一样牢牢盘踞本土 , 随着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等插件 , 城市的“制造基因”将焕发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