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人世间》这部电视剧?你觉得怎么样?( 二 )


当然 , 我写了一系列小说的同时 , 还写了很多关注社会现实的杂文 , 关注民生的时评 , 我是作家中写散文、杂文、时评比较多的 , 也是写散文、杂文中写小说比较多的 , 所以两面都搞不好 , 有时候抽时间还会搞搞电影 。
如何评价《人世间》这部电视剧?你觉得怎么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海鸰:好的故事能跨越时代达到共鸣
《人世间》当初打动我的就是写了一群底层的工人阶级 , 而且是老东北工业基地 , 这是我生活的盲区 , 从小说中了解了那段历史 , 我想把它以剧本形式完整地描写出来 。
严肃文学的特点就是写作家自己感受最深 , 经历最多的事 , 传递出去以打动读者 , 但在改编的过程是非常艰难 , 正因为它是严肃文学 , 所以很难改编 , 我们刚开始学写作时 , 老师和前辈都会说 , 避免故事性 , 淡化故事 , 避免巧合 , 避免各种的激烈冲突 , 但电视剧需要这些一唱三叹 , 一波三折 , 无巧不成书的东西 , 《人世间》的文学性有了 , 在技术上我要加强它的戏剧性 , 在内容上还要打破作者本身描写的局限性 , 因为它是写的底层人民 , 而人世间不仅仅是底层人民组成的 , 这两方面的难度比较大 。
剧中展现了50年的时代变迁 , 关于这一点我门并没有特意做工作 , 我觉得没必要 。比方说你喜欢《红楼梦》吗?喜欢 。你经历过清朝的生活吗?没有 。你喜欢张爱玲小说吗?喜欢 。你经历过民国的生活吗?没有 。为什么能共鸣?写得好 。我坚信一点 , 人性是相通的 , 人人是相通的 , 人是不分古今中外的 , 不分国界的 , 写好了 , 刻画好了人物 , 写好了人物深处的东西必然会动人 , 不管你是哪个年代 , 所以坚信这一点 , 不要想去迎合 , 我是为哪些观众写?他们喜不喜欢?我的着重点就是着重在写生活、写人物 , 把人物刻画好上 。
要想刻画好人物 , 细节必不可少 , 一个是你要充分了解你要写的是什么 , 再有就是靠细节 , 有的小说我翻来覆去看烂 , 能让人看二遍的话得有味道 , 一是细节 , 二是细节 , 三是细节 , 跟卖房子一样 , 一是位置 , 二是位置 , 三是位置 , 必须大量的细节 , 细节要融在有机的整体里 , 相当于一个人体搭起来骨骼以后的血肉 , 就是寻找这样的细节 , 而且就是要把小说里边那些心理的 , 凡是涉及到的都要外化 , 要变成影像的 , 没有心理的 , 但是又是心理的这种描写 , 就是要靠细节 。
举个《人世间》中的细节例子 , 周秉昆曾经穷困潦倒 , 他哥哥当大官 , 姐姐当教授 , 他老觉得都不如哥哥姐姐 , 然后入了一段狱 , 莫名其妙创业又失败了 , 特别沮丧 , 妻子郑娟安慰他 , 要怎么说?我就想到一个细节 , 他妻子说咱们喝点酒吧 , 喝酒的时候说刚才碰到一个小孩 , 是她碰到的一件好事 , 就特别开心 , 她说以前你在监狱时 , 我每天一想到这个星期我就能见到秉昆了我就高兴 , 他说你就靠这个过来的?她说我就是靠这个过来的 。就是这样的东西 , 又增进夫妻俩的感情 , 又合乎人物性格 。
如何评价《人世间》这部电视剧?你觉得怎么样?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路:文艺作品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不是对立的
《人世间》是我们都经历过的事 , 或者说我们的长辈、我们的弟弟妹妹们都经历过的年代 , 从上世纪60年代末期一直写到2016年 , 时间跨越50年 。这些事即将被人们淡忘 , 但是也时隔不久 , 也无法完全忘怀 。真实性和艺术性不是一个对立的问题 。真实性是必须的 , 如果确实像《人世间》这样写我们生活细节的这些靠精彩细节堆积的作品的话 , 真实性是必须的 。艺术性只是在叙事、在一些表演、导演手法上的艺术性 , 但是实际拍摄、实际表达上还是真实性为主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