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系列电影为什么会一直受欢迎?( 三 )


而据资深动画媒体人分享 , 《熊出没》剧场版的故事内容似乎是在打闹剧(slapstick , 强调滑稽、荒谬、段子)和通俗剧(melodrama , 强调情节、情绪大于人物)之间反复横跳 , 所以水平飘忽、不太统一 。
《熊出没》系列电影为什么会一直受欢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然而 , 努力不等于做好 , 有了解方特动漫和《熊出没》系列基本情况的观众大多知道2015-2017是影响该系列制作水平的重要时段 。
一方面 , 2016年前后 , 因为薪资待遇等问题 , 部分早期配音演员和重要导演之一刘富源(光头强原型)离开了方特;同时 , 粉丝认为万秦、徐芸、蒋琳、崔铁志等现役编剧仍欠火候 , 丁亮已退居幕后 , 《熊出没》系列不复当年口碑高峰 。
另一方面 , 始于TV动画《探险日记》的外包变动 , 外界也对近些年方特的产能水平提出了疑问 。据统计 , 在2013-2015年期间 , 处于产能高位的方特可同时完成质量优良的TV动画(《熊出没之春日对对碰》)、剧场动画(《夺宝熊兵》)、以及特别番外篇(《熊出没之过年》《熊出没之年货》) , 但如今却只能一年做一部贺岁电影 , 而且还变成了林汇达、林永长、邵和麒几位导演的交替执行 。
《熊出没》系列电影为什么会一直受欢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疑问要点1:
华强方特的产能问题
所以 , 对《熊出没》系列能否可持续成功的第一个疑问点给到了华强方特的产能问题 。
从在《熊出没》粉丝间广为流传的一张成本收益图来看 , 《熊出没》剧场版的制作经费历年上调、较为充裕 , 也才有了不断进步的奇观技术水平 。然而 , 如上所述 , 除剧场版外 , 近些年的华强方特已无再从制作层面上同时推进《熊出没》IP 。据该公司2021年半年度报告 , 亲力亲为的《熊出没》第九、第十部剧场版已进入前期准备工作 , 外包的TV动画《怪兽计划》第二、第三季和衍生动画《熊熊帮帮团》《好奇时间》有在推进 , 此外还把精力分给了日本动画《奇迹少女》和BBC动画《太空鼠一家》的国内运营 。
《熊出没》系列电影为什么会一直受欢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正面角度看 , 我们可以认为华强方特是想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 集中精力做好每部《熊出没》剧场版;但从反面角度看 , 假设这个做法只是产能转移、而非产能衰退 , 我们也疑惑这般操作是否划算?
目前来看 , 《佣之城》承接了不少转移过来的产能 , 但它却是一个不达理想的尝试 。
《熊出没》系列电影为什么会一直受欢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熊出没》系列电影为什么会一直受欢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疑问要点2:华强方特的商法走向
与产能转移紧密相连的是华强方特的商法走向问题 。
如今 , 国内谈到文化产业必言IP , 但光有IP是不行的 , 得用适当的商业策略运作好IP 。换言之 , 以《熊出没》多年来的观众情感积累 , 它完全符合IP定义;但从华强方特的运营模式来看 , 该公司与IP运作世界里闻名遐迩的角川商法仍有很大距离 。
什么是“角川商法”?简单来说就是近十年来国内提出IP概念 , 并想借其实现多媒体运营模式(mediamix)的“祖师爷”套路 。具体来说 , 在角川商法1.0时期 , 践行的是“一种来源 , 多种改编” , 到了2.0时期 , 践行的就是“多种来源 , 多种改编” , 亦即:以一个特定的“世界观”为源头 , 同时展开多媒介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