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论丨器官的融合怪:关于网络时代“分众”的隐喻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今天 , 人们用“分众”来指代当下文化消费的主力 。“分众”即“受众细分” , 本来是一种商家精细地划分消费者、投放特定的商品的市场行为 。不过在符号消费+大数据的时代 , “分众”不光意味着实体商品的精细化投放 , 更意味着信息与信息环境的精细化投放:一桩掀起几百万人阅读、讨论的“热门”事件 , 换一个平台、哪怕只是相同平台上切换账号 , 也可能“查无此案” 。所以 , 这里的分众不光是欲求特定产品的小众消费者 , 更是字面意义上“被分割的大众”:人们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信息环境中、不共享认知、事件或常识 。在此前提下 , 文化现象只具有“破圈度” , 而不具有“大众性” 。
破圈 , 意味着先有“圈”;没有大众性 , 意味着没有“圈”以外的力量能聚集众人 。这涉及到讨论“众”的基本问题:人们是如何被分类的?为了适应这些分类 , 社会又需要什么样的个体?
为了进一步讨论这种状况 , 我们可以绕个远路 , 先来观察一部网络文学中的世界设定:
这是一个流行着奇怪的传染病的世界:负面心理状态(贪婪、悲伤、绝望等)具有传染性、四处播散 。感染者有一定几率变为精神怪物 。当感染者数量增多、无法控制 , 便会爆发疫情 。疫情中 , 感染者们沉浸在集体情绪中 , 丧失了独立的身体边界 , 与其他人交融在一起 。于是 , 一个庞大的精神怪物 , 以成千上万的人类肢体、器官为原料的精神怪物诞生了 , 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它暴力、无序、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
网文论丨器官的融合怪:关于网络时代“分众”的隐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红月开始》这幅画面出自起点中文网的人气作品《从红月开始》(黑山老鬼 , 2020— ) 。小说描述了人类精神问题传染病化、精神传染病又具象化为怪物的恐怖景象 。于是 , 文本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精神污染”、奇怪的感染链、个体心理问题堕入集体无意识的深渊……这些设定带有强烈的“后疫情”色彩 , 突出当下人类社会——一个病毒肆虐、随时进入“例外状态” , 但又被经济的全球化与互联网技术“网”在一起的人类社会——的失据与不安 。
我认为 , 器官融合的精神怪物 , 正为思考上述的“分众”提供了一个生动的隐喻形象 。要解读这个形象 , 就要关注下述问题:“分众”是如何被“分”出来的呢?它为何是心理性的?又怎样表现为器官融合的、非理性的怪物?
我们来借助一个商业上使用泛滥的词“用户画像”切入这个问题 。“用户画像”又叫“用户角色” , 是一种勾画目标用户、联系用户诉求与设计方向的工具 。这一理念 , 最早可以追溯到编程语言Visual Basic的开发者Alan Cooper 。他在《精神病人管理精神病院:为什么高科技产品令我们疯狂以及如何恢复理智》(1999)中首次提出“用户角色(personas)”的概念 。这里的“角色” , 不是通过市场调研勾勒出的用户形象 , 而是完完全全出自产品设计师的虚构 。如果要设计一款精准定位受众的旅行箱 , 人们就虚构一位“Francine” , 她是一位空乘 , 在飞机上分发饮料 , 每天飞3趟 , 面容精致……然后设计师为这个虚拟角色设计产品 。
【网文论丨器官的融合怪:关于网络时代“分众”的隐喻】在市场表现上 , 虚拟角色可以比调研结果更优秀 。因为虚拟角色不受“无意识”的干扰:人在面对调查问卷时可能出现隐藏、误会、答非所问 , 但虚构角色不会;人们可能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 , 但虚构角色的欲求极其明确 。换句话说 , 设计师在运用小说家般的想象力 , 寻找着潜在的、尚未被大众市场满足的欲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