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首次全面云转播,相当于一秒传输500部高清电影
本文转自:上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直到昨晚彩排 , 我们都没见到转播团队开始调试直播机位 , 没几天了 。”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剩一周时 , 一位参与冬奥会开幕式服务的工作人员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表达了疑惑 。
以往 , 像奥运会开幕式这样重大的活动 , 转播团队往往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调试机位 , 但现在 , 他们显得很淡定 。这是为什么呢?
在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前夕 , 采访人员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找到了答案 。参与冬奥会转播工作的阿里云冬奥项目工程师张晓锐解释:“这是因为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面上云 。转播也不再仅依赖卫星传输 , 而将通过奥运转播云 , 走向全球观众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阿里云工程师在冬奥赛场做技术调试
北京冬奥会以前 , 受技术条件限制 , 国际奥组委会提前很长时间搭建转播设施 , 并完成测试 。但转播全面上云以后 , 由于云上可以提供更强的计算能力、网络能力和存储能力 , 不需要再自行搭建转播的硬件设备 。“因此 , 转播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搭建好 。提前几天就可以 。”张晓锐说 。
相比卫星转播 , 云转播成本更低 , 也更灵活 。转播机构无需提前在赛事国建设传输设备和机房 , 媒体可以远程转播、剪辑内容 , 甚至无人到现场也能完成转播 。
【北京冬奥会首次全面云转播,相当于一秒传输500部高清电影】从技术角度看 , 云上转播还具有低时延、高带宽、高弹性等特点 。一般情况下 , 云转播的带宽比卫星带宽高出一个量级 , 从Mbps/s提升至Gbps/s 。极端情况下 , 甚至可扩容至TB级别 , 相当于用一秒钟传输完500部高清电影 。
云技术也带来更好的观赛体验 。张晓锐介绍 , 比赛赛场上 , 每台摄像机有不同的拍摄角度 , 但任何一台摄像机都无法做到360度全视角覆盖 。但现在有了云转播技术 , 所有的视频信号将在云上进行3D建模 , 通过一些人工智能立体模型手段 , 可以将其合成为赛场360度无死角的画面 。对观众来说 , 在家就可以和在现场的摄影师一样 , 一帧一帧地回放运动员高清的精彩瞬间 。
云技术还可以给奥运转播带来更多变化 。比如 , 奥运赛场上虽然有很多机位 , 但转播画面往往由授权转播商剪辑后传输 , 一些参赛运动员较少的国家若不派采访人员前往现场 , 可能就无法获得本国运动员的单独画面 。“但有了云技术 , 就可以把所有赛场上摄像机拍下的画面都传输出去 。这样 , 更多国家的观众可以看到本国运动员的风采 。”张晓锐表示 。
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由云计算替代传统IT , 承载奥运的组织和运营 。奥运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服务等IT系统全部基于阿里云运行 。
相比传统机房 , 位于张北的冬奥云数据中心通过自然风冷、浸没式液冷、智能调温等技术 , 实现100%无机械制冷 , 将热能耗降低至70%以上 。
此外 , 本届冬奥会开启了将百年奥运的所有赛事影像资料迁移上云的巨大工程 。
- 防疫“黑科技”上岗护航北京冬奥会
- 绍兴柯桥元素为北京冬奥会官方制服“增色添彩”
- 冬奥会遇上人工智能——科技感“拉满”的冰雪竞技大会!
- 揭秘北京冬奥会有哪些防疫“黑科技”?“智能防疫员”1秒完成8个查验环节
- “南太湖新区制造”的LED显示屏亮相北京冬奥会
- 烟台之光闪耀北京冬奥
- 冬奥会手持火炬航天“芯”研制纪实
- 从地面到高空,航天科工气象产品助力冬奥会观云测风
- 冬奥会刊探闭环 | 用上这个黑科技 沉浸式体验冬奥场馆长啥样
- 北京冬奥会如何实现“百米级、分钟级”气象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