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 矩阵相乘什么时候可以交换顺序

梦晨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账号 QbitAI
n阶矩阵乘法最优解的期间复杂度再次被突破 。达到了O(n^2.3728596) 。
按定义直接算的话 。期间复杂度是O(n3) 。
光这么说可能不太直观 。从图上可以看出 。n足够大时优化后的算法就开始表现出明显优势 。

什么时候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 矩阵相乘什么时候可以交换顺序

文章插图
矩阵乘法在深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像卷积神经网络(CNN)中最耗期间的卷积计算 。就经常被映射成矩阵乘法 。
什么时候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 矩阵相乘什么时候可以交换顺序

文章插图
△图源:DOI 10.3390/electronics8010065
虽然在具体实现上还有非常多障碍 。但矩阵相乘底层算法的优化 。至少在理论上为深度学习节节省时间间提供了可能相关性 。
【什么时候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 矩阵相乘什么时候可以交换顺序】而科学家们努力的目标 。是使n阶矩阵乘法的期间复杂度尽可能接近理论上的最超快度O(n2) 。
本次研究共同作者是一对师徒 。
什么时候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 矩阵相乘什么时候可以交换顺序

文章插图
△左:Alman 右:Vassilevska Williams
Josh Alman目前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是算法设计和复杂度理论 。
Virginia Vassilevska Williams是他在MIT读博士期间的导师 。研究方向是组合数学和图论在计算领域的应用 。
Strassen:用加法替代乘法矩阵乘法的期间复杂度直到1969年才初次被Volker Strassen降至O(n3)以下 。
看过《算法导论》的同学应该很熟悉Strassen算法 。
以2阶矩阵相乘为例 。总共需要进行23=8次乘法 。而2?的高阶矩阵相乘可以用分块法不断迭代细分解成若干个2阶子矩阵相乘 。
什么时候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 矩阵相乘什么时候可以交换顺序

文章插图
Strassen巧妙地通过构造7个中间变量 。用增加14次加法为代价省去了一次乘法 。
对于
什么时候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 矩阵相乘什么时候可以交换顺序

文章插图
定义
什么时候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 矩阵相乘什么时候可以交换顺序

文章插图
则有
什么时候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 矩阵相乘什么时候可以交换顺序

文章插图
像这样 。在M?-M?的计算中只有7次乘法操作 。由于矩阵乘法计算中乘法的复杂度是O(n3) 。而加法的复杂度只有O(n2) 。n越大时此方法的收益就越大 。
且分块后每个子矩阵相乘都可以省去一次乘法操作 。最终把期间复杂度降低到O(n^2.807) 。
这么绕的算法到底怎么想出来的?可惜Strassen在论文中并没有说明这一点 。
Strassen算法在实际应用时受到很大限制 。如运行时会创建大量的临时变量 。在n不够大时反倒更耗费期间 。
还有只适合用于稠密矩阵 。针对稀疏矩阵有更快的专门算法 。
但最重要的是 。Strassen的办法让学界意识到 。原来矩阵乘法问题还有优化空间啊!
激光法:用张量替代矩阵20世纪70年代末期,科学家们找到知道决问题的新思路 。将矩阵计算转换为张量计算 。
什么时候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 矩阵相乘什么时候可以交换顺序

文章插图
1981年 。Schonhage将此方法优化到O(n^2.522)后 。Strassen把这个方法命名为“激光法(Laser Method)” 。因为和正交偏振激光有差不多一样之处 。
什么时候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 矩阵相乘什么时候可以交换顺序

文章插图
在后来的几十年中 。矩阵乘法的每次优化都来自激光法的优化 。即如何更有效地把矩阵问题转换成张量问题 。
Alman和Williams的优化算法只比14年LeGall的O(n^2.3728639)减少了4e^(-6) 。
从历次优化的幅度来看 。似乎已逼近激光法的极限 。
什么时候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 矩阵相乘什么时候可以交换顺序

文章插图
能算得更快了吗?激光法很少在实际中应用 。因为它只在n足够大 。大到现代计算机硬件几乎无法处理的时候才能提供优势 。
这样的算法被称作“银河算法(Galatic Algorithm)” 。
在业界使用最多的还是通过分块法和并行处理控制矩阵的规模 。当n不大时 。再通过循环展开 。内存布局优化等办法针对直觉算法的优化 。
还有一点 。现实中由于浮点数精度的限制 。Strassen法和激光法在计算大规模矩阵时都会产生不小的误差 。
什么时候矩阵A与矩阵B可交换 矩阵相乘什么时候可以交换顺序

文章插图
△图源:DOI 10.1109/ICPADS.2011.130
矩阵乘法的加速 。看来还没那么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