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争夺“民主”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
最近 , 围绕“民主”这个话题 , 世界上发生了太多的事 。
一方面 , 以“民主领袖”自居的美国政府 , 将在下周举办所谓全球“民主峰会” , 西方媒体则配合造势 , 渲染中国、俄罗斯等国是民主世界的“破坏者” , 甚至对中俄加强双边关系说三道四 。大搞“价值观外交” , 借着民主旗号打击“异己” , 美方的野心昭然若揭 。
另一方面 , 中国在本周举行民主高端对话会 , 并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 , 阐释中国民主价值理念和实践;中俄两国驻美大使还联合撰文 , 反击了西方打着“民主”旗号挑动隔阂与对立的举动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直言 , 美国的“民主峰会” , 实际上是“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 。
拜登的“民主峰会”真能达到目的吗?何为民主?谁又能定义民主?
《南华早报》4日发表评论文章 , 警告西方国家需要接受价值的多元化 , 为了对付中国而把民主武器化 , 只能自食其果 。连《华盛顿邮报》也奉劝拜登 , 美国的民主的确处于危险之中 , 但根源不在中国 , 而是国内的现实问题 。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对观察者网表示 ,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 各国有权根据国情选择不同的实践形式 。但西方国家却将自己当成了民主的唯一标准 , 他们对民主的理解出了谬误 , 民主实践也存在问题 。他们把对自己的治理能力的抨击和质疑 , 等同于对民主的攻击 , 试图把民主理念拖下水 。
沈逸强调 , 中国选择在这个时候作出一系列动作 , 正是为了告诉世界 , 民主的实践形式是多元化的 , 西方并非唯一标准 。各国有权对民主实践进行“个性化定制” , 形成有本国特色的民主实践 , 最终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包容和多元 。
“民主峰会”将近 , 西方接连造势
国内问题一堆的拜登政府 , 在对外宣传上却从未含糊 。在国内通胀高企、供应链危机迟迟未能解决、用工荒和罢工潮此起彼伏的背景下 , 拜登政府早在今年8月就抛出了举办首届“民主峰会”的消息 , 声称要“打击腐败及促进尊重人权” 。
这场将于12月9日至10日召开的线上会议 , 邀请了全球100多个国家 , 而中国、俄罗斯、土耳其、匈牙利等国未受邀请 。美方还蓄意邀请了台当局参会 , 可谓“心思满满” 。
借着民主划分阵营 , 打击异己 , 不止一家媒体和民权团体也看出了这场峰会其中的玄机 。美国在选择参会国时“与中国抗衡的战略考虑明显在发挥作用 , 印度、菲律宾等与中国相邻却民主倒退的国家也将受邀 。”
如今峰会将至 , 美国政府官员和美媒持续为峰会造势 , 打造民主“教师爷”的形象 , 可谓费劲了心思 。
12月1日 , 美国国务院负责国际组织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艾利森·伦巴多(AllisonLombardo)在一场有关全球民主的研讨会上称 , “这个峰会反映了美国的坚定信念——要应对世界上最紧迫的挑战 , 民主国家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学习、站在一起 。”12月4日 , 有美媒继续鼓吹称 , “拜登吹响了捍卫民主的集结号” 。

中美争夺“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