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末北京将迈入中度老龄化,未来五年如何发展老龄事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成为新常态,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也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老龄规划》)近日出台,其中指出北京将在“十四五”末迈入中度老龄化的现状,并提出从基础养老医疗到老龄人口的社会参与等各方面举措 。
到2035年,高龄老年人口将突破100万
北京市老年人口的基数大 。“十三五”末北京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429.9万,较“十二五”末增加了63.7万,预计“十四五”末老年人口将达517万,较“十三五”末增加87万 。
《老龄规划》提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成为新常态 。
预计到“十四五”末,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4%,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到2035年,老年人口接近700万,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 。到2035年,高龄老年人口将突破100万,社会抚养比持续增长,高龄化趋势加速 。
将实现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
相比于“十三五”时期,《老龄规划》新增了健康服务、老年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居家社区养老应急支援系统普遍建立,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80个等16项具体指标 。同时,新增了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强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支撑、加快京津冀老龄事业协同发展等重点任务 。
“十四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重点指标中,采访人员注意到,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要求实现制度和人群全覆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也将普遍建立 。
探索引导参保人多缴费、长缴费的相关政策;加快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实现保值增值;适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保险经办“多卡合一”,推动“全城通办” 。探索将基本治疗性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
完善对经济困难的失能和高龄老年人照护服务补贴
北京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2岁,失能、半失能的高龄老年人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健康和照护问题将成为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
完善对经济困难的失能和高龄老年人照护服务补贴制度 。建立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机制,重点安排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项目,优先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对象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优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建立困境老年人救助数据库,精准实施临时救助 。
同时,继续落实老年人家庭住房保障优先待遇,加快实现老年人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支持保险机构推进老年人意外险、失独家庭综合保障等涉老保险项目增点扩面 。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奖励扶助政策 。
护理险领域,将适时在全市推行符合市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建立失能评估、护理需求认定和护理服务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 。开展兜底性长期照护服务保障行动计划工程,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 。探索将商业性长期护理险作为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的有效补充 。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 。
加快推进扶持政策从“补砖头”向“补人头”转变
就近养老服务方面,完善老年人巡视探访制度,困境老年人得到有效帮扶 。普遍建立居家养老社区应急支援系统 。依托社区心理服务站,推动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 。
推动应建未建空白区域街道乡镇就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养老服务设施配置不足问题 。有序推进设施严重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的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敬老院)设施改造提升 。到2025年,建成并运营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8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不少于120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