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的喜剧产品 难得的救市之作( 二 )
实际上 , 的确是沈腾的独角戏撑起了整部影片 。《独行月球》是对“含腾量”这一热词的及时回应 , 它让观众和市场体会到独一档的喜剧明星对于喜剧片的重要性 。沈腾之于“开心麻花” , 或许类似葛优之于冯小刚电影、演员周星驰之于周星驰电影的意义 。
新意之三 , 在于悲喜杂糅 。《独行月球》前半段是搞笑喜剧 , 后半段是动情悲剧 。主人公独孤月化解了与金刚鼠相处、取回“宇宙之锤”等外部难题 , 走出了绝望自杀的内在困境 , 却发现再次来袭的行星是横亘前路无可逃避的宿命 , 只能慷慨赴死 。这种“不开心”的结局 , 在“开心麻花”电影里似乎还是第一次 。
难能可贵的是 , 影片的喜悲转换较为自然 , 并未给人强行煽情之感 。当独孤月面向行星 , 摆出了类似超人的中二飞行姿势 , 给人的感受不是滑稽与可笑 , 而是决绝与崇高 。纵身跃入宇宙 , 化为萦绕地球的星尘 , 别有一种忧伤的浪漫 。
丰富的表意空间
许多观众对于过往“开心麻花”电影的不满足 , 是爆笑有余而回味不足 , 且在主题意涵的探索上有浅俗化倾向 , 例如电影《西虹市首富》的精神胜利法 , 《羞羞的铁拳》中可疑的性别观 。但《独行月球》的难得之处是借助灾难、求生、爱情、直播、动物等驳杂的题材 , 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表意空间 。
影片的独自求生、直播人生以及人与动物相互依存的设定 ,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鲁滨逊漂流记》《火星救援》《荒岛余生》《楚门的世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一系列作品 。其中在我看来最有趣的 , 是影片应对与叙述苦难/灾难的方式 。
片中 , 地球与月球的不同苦难构成了镜像般的关系 。相关领导选择以直播影像、塑造英雄的方式来疗愈地球幸存者的精神内耗 , 此间展现出英雄叙事与影像媒介的意识形态力量 。联想当前疫情弥漫、战火不休、族群撕裂的世界状况 , 影片悲情又乐观的表达 , 对正经历集体苦难的人类也就有了治愈创伤的现实意义 。而创作者将漫画原作中主导“月盾计划”的美方改为中国 , 自然又增添了几分现实指涉的意味 。
稍显可惜的是 , 影片原本可以开掘出的更多反思空间 , 被浪漫悲情的英雄主义所遮蔽 。片中 , 独孤月在不知情、不自主的情形下 , 被围观、被剪辑、被解说、被建构 , 甚至最后自身也被这种建构出的英雄形象所裹挟 。独孤月大义凛然的牺牲 , 固然是个人选择 , 但这种个人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以积极自由为名的集体意志 。影片固然展现出了英雄的崇高 , 但同时也展现出被抛弃的个体是如何被影像/集体塑造为英雄 , 然后再次被抛弃的 。马蓝星两次按下决定独孤月生死的按键 , 意味着《独行月球》说到底是一道“电车难题”:一个人的生命与无数人的生命 , 孰轻孰重?
片中 , 独孤月以个人承受苦难的方式化解地球灾难 , 而群体力量除了转播、评说、利用其苦难之外 , 似乎并未付出实质性的努力 。不仅如此 , 影片还设置了另一重残酷境遇:即便独孤月选择返回地球而非拯救世界 , 他也将面临地球毁灭而无家可归的命运 。因而除了牺牲 , 他别无他途 。这种对媒介与崇高的反思、对个体自由与集体意志的探讨 , 是影片已经触及但似乎应当进一步去深化的表意空间 。
【合格的喜剧产品 难得的救市之作】最后值得一提的是 , 去看《独行月球》时 , 影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疫情阴霾持续不散的中国影市 , 好久没有这番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了 。带着这样的情绪去看《独行月球》 , 又多了几分现实的感喟 。毕竟在疫情与流媒体的双重分流下 , 如今的大银幕多么渴望此类提振市场信心的作品 。而《独行月球》的火爆也再一次印证了 , 好的类型化故事 , 才是救市之良方 。
- 发现珠海之美|七夕来了,一起聊聊“520”的那些事儿
- 贵州“美丽乡村”篮球联赛主题曲《奔跑吧 我和我的村》引发传唱热潮
- 《乘风破浪的姐姐3》最后十个姐妹一组,谁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 浙产剧《运河边的人们》热播,徐娇透露,拍摄时曾给大家力荐虾爆鳝面
- 为什么吴昕的主持功底这么尬?
- “我们需要这样敢为人先的人”——访《高山清渠》主演李健
- 有种“项链”叫赵丽颖的勺子,看清这个造型后,也是爱了爱了
- 双幕喜剧《高级病房》首演 展现俄式戏剧魅力
- 辣目洋子踢馆被淘汰,她的演技让人无语
- “红颜薄命”姚贝娜:去世7年,父母的坚持让人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