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中国航天员可能要在太空种上几茬水稻”( 二 )


“这一次,中国航天员可能要在太空种上几茬水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让不同功能实现“备份” , 是航天工程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最重要的手段 。问天舱的升空 , 除了给航天员们的生活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和备份以外 , 更重要的是 , 它与天和核心舱一样 , 在飞行控制、载人环境、能源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具有完备的功能 。如果说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最强大脑 , 问天实验舱就是时刻可以接班的“备用大脑” 。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总体研究室主任 王为:研制人员比较担心核心舱单舱飞行的阶段 , 因为它没有备份 , 就这一个舱 , 现在飞行表现非常优异 , “问天”上去以后就能起核心舱的备份作用 。所以即使有些风吹草动 , 我们心里也会更有底 , 整个可靠性会更高 。
“这一次,中国航天员可能要在太空种上几茬水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科学实验是问天实验舱升空的主要目的 。实验舱里究竟要做哪些研究呢?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 采访人员看到了承担国家太空实验室里的各类实验的机柜设计 。
“这一次,中国航天员可能要在太空种上几茬水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 张伟:问天舱实际上是真正第一个实验舱 , 包括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混变重力还有手套箱这四个科学实验柜 , 问天舱发射成功以后将可以支持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了 。
这一次 , 问天实验舱内的四个实验柜 , 主要开展的都是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 。在生命生态实验柜里 , 两种植物将是最早开始实验的对象 。
“这一次,中国航天员可能要在太空种上几茬水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一次,中国航天员可能要在太空种上几茬水稻”】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空间生命科学仪器团队负责人 张涛:科学的目标是希望在微重力环境条件下 , 从种子长成幼苗 , 到长成植株 , 最后开花结籽 , 在天上是微重力 , 可能还有辐射 , 地面没有这些因素 , 生长的周期、结果 , 甚至开花的周期 , 结籽的情况都会有差异 , 从过程来说 , 对科学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
“这一次,中国航天员可能要在太空种上几茬水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次升空的水稻 , 是中国农科院专门培育的一个矮秆水稻品种“小薇” , 和传统的水稻相比 , 它的身形更适合在空间站种植 。
“这一次,中国航天员可能要在太空种上几茬水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所长 钱前:它矮小 , 大概有20公分 , 最高到30公分 , 最早是为了理论研究 , 让大家能在任何地方都能种 。我们渴望它成功 , 到太空以后就开始生根发芽 , 逐渐全生命周期都能够实现 。
如果实验结果顺利的话 , 这一次 , 在空间站值班的航天员可能还要时不时抽身干点农活 , 在太空里种上几茬水稻 。
“这一次,中国航天员可能要在太空种上几茬水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 仓怀兴:把植物在空间相关规律研究透彻以后 , 可以进一步培育适合在空间种植生长的粮食作物 。未来不管是月球 , 甚至移民火星 , 将来到火星去进行粮食作物的种植 , 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