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sforce的成长历程( 三 )


据当时官方介绍 , Salesforce1客户平台移动端增加了96%的的用户 , 移动端自定义应用增加了46%的用户 , 在2014年上半年 , Salesforce1平台上有170万个开发者 , 平台收入为3.46亿美金 , 成为当时外界眼里的又一现金牛 。
进入移动互联网之后 , 一方面数据处理能力在不断提升(过去60年性能翻了万亿倍)、成本不断下降 , 另一方面是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 , 国内外像Facebook、Amazon、百度都纷纷涌进AI领域 , 人工智能成为玩家们心照不宣的下一站 。
Benioff也将AI视作实现下一次飞跃的跳板 。
2015年 , Salesforce先后并购了tempoAl和MinHash,并购方向逐渐转向了人工智能 , 而Benioff也在书中写道:“2015年 , 我把十几个明星级工程师召集到一起 , 目的是将AI放到每个产品里 。”
在Dreamforce2016上 , Salesforce发布了产品Einstein 。基于Einstein真人打造的卡通形象 , 被称为内置于Salesforce的CRM助理 , 类似Siri和Cortana , 在整个Salesforcecustomer360平台上发挥AI作用 。此前被收购的10多家公司 , 大多聚焦在AI和数据分析领域 , 也一并被融合进Einstein 。
从用户的视角看 , CRM中运用AI技术来简化流程具备必要性 。彼时AI不过显露了冰山一角 , 而水面之下是由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海量数据、提取和编制工作以及巨大的技术基础架构所组成的庞大支持系统 。在CRM中 , 客户需要拟定业务问题 , 由专门的数据科学家完成采集数据、编制数据 , 然后分配资源和构建正确模型 , 将结果返回至最终用户体验的一系列流程 。
Einstein在所有Salesforce产品中得到开发 , 并允许所有客户访问有关其平台和客户的最新见解 , 为销售 , 服务和营销提供了先进的AI功能 , 甚至允许开发人员使用其背后的Einstein引擎来构建应用程序 。
salesforce的成长历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落实到具体的产品上 , Einstein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销售云、服务云、商务云、Customer360Platform和EinsteinAnalytics中 , 根据场景需求 , 实现不同的功能 , 例如在销售云中 , Einstein能够进行业务机会管理 , 在服务云中扮演聊天机器人 , 在商务云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建议……据了解 , 美国银行早已部署Einstein功能 , 并推广给全公司数千名面向客户的财务顾问 , 希望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 , 创造差异化的客户体验 。
Einstein的推出 , 打破了过去需要人不停地向CRM中输入数据、为系统服务的状态 , 智能化的CRM能够自动在社交网络中抓取数据 , 并自动生成图表进行分析 , 这样一来 , 减少了反向驱动的销售工作 , 而是与社交网络中的客户交流后 , 系统自动输出结论 。
03发力数据领域
随着销售周期的缩短 , 销售将越来越受到数据驱动 , 大量的客户数据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BretTaylor在《Salesforce转型行动手册》中谈到:“信息孤岛和遗留系统往往介于领导者和客户之间 , 简单地将新技术应用于旧方式 , 不会让团队提供大量出色的客户体验……但当领导者不再专注于内部技术、产品、部门或系统 , 而是以客户为中心 , 转变就会发生 。”
于是改变思维方式、连接孤岛、并以客户为中心 , 成为Salesforce寄予在数字转型上的期盼 。
2018年 , Salesforce收购了MuleSoft , 后者能够帮助企业将后台系统上云 , 完成数字化转型 , 对外打通电商和互联网、对内打通ERP、SCM , 填补了Salesforce产品组合中的空白 。由于大多数企业项目需要某种形式的集成功能 , 因此 , Salesforces产品对那些需要它的大型公司而言更具吸引力 。